打开APP
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后,如何减少基层负担?如何精准找到筛查目标人群?
红星新闻
2024-11-21 10:40:13

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病日”。当日,2024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召开。

目前我国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近1亿,慢阻肺病已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为继高血压、2型糖尿病之后的第三个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慢病。

在大会的记者会上,对于这是否会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介绍,填写随访表时可以用既往相关数据,用信息技术抓取填充,减少填表负担。

如何减少基层负担?

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减少重复填表

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未来需要从“知晓、戒烟、肺功能、吸入药物”四个方面做好慢阻肺病的促防诊控治康工作。

慢阻肺病进入基本公卫项目对患者来说是大好事,另一方面也给基层医生增加了工作任务。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在会上提到,“慢阻肺病进入公卫以后,呼吸界一片欢腾,奋进鼓舞,我们基层是喜忧参半。”

为什么喜忧参半?吴浩了解到,基层人员最大的担心就是会不会又要填大量的表单。他介绍,为此,国家制定的随访表明确,可以用既往相关数据,可依托信息技术从现有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或随访信息表抓取过来自动填充,减少表格的填写。“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三表合一,相关信息共享,尽量减负。”

同时,吴浩表示,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也会经常了解基层情况,不断优化流程。

怎么提高普及率和依从性?

目前有两项技术在探索

基层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慢阻肺病的管理是否可以借鉴?

吴浩介绍,高血压、糖尿病早在2009年就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时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是,基层对患者不能只有健康教育的能力,不会治、不会诊就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因此,这次慢阻肺项目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基层相关诊疗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做到医防融合、医防协同,通过防、筛、治、管一体化让居民有获得感。

要做到这一点,吴浩认为,要尽可能给基层配备相关筛检设备,同时基层人员要掌握操作技术;还要强化基层药品配置,提高就近性、便利性、可及性,这和分级诊疗目标是融合的。他介绍,近期国家也出台了基层用药联动的政策,将来要实现县域内慢病用药一体化。

会上,湖南湘潭市五里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书记杨梨也认为,基层医疗资源还存在不足,部分基层缺乏相应的设备,部分基层药物配备不全。对此,她介绍,国家到地方采取了相应措施。随着资金的到位,医疗设备最近几年明显增加,包括初级筛查设备和大肺筛查设备;慢阻肺病基本药物逐年进入基层,去年还有些基层缺三联呼吸用药,到今年,三联用药已经在全部基层落地。

2020年,基层呼吸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被纳入中央抗疫国债项目,国家拿出10亿元,实现全国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肺功能仪。

吴浩还认为,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精准找到筛查的目标人群,“减少填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筛得准”。对此,杨梨介绍了用人工智能筛查系统筛选出慢阻肺高危人群,再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做法,工作量因此大大减少。

当前很多病人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不高,很多患者不愿意或不能配合。会上,浙江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成水介绍,现实中,肺功能检查率不到10%。究其原因,他分析,患者或是不愿意做,很多病人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不需要做,尤其是吸烟的人,直到恶化、加重的时候才想到要做肺功能检查;或是想做但配合不好,“慢阻肺病人呼吸困难,走路都费力,肺功能检查时让他(她)用力呼吸,他(她)的能力完成不了。”

怎么提高普及率和依从性?陈成水介绍,业内采取了很多方法,对于提高病人的检查配合度,目前有两项技术在探索,一是利用配合度较好的CT检查,跟肺功能检查关联起来,并通过人工智能预测;二是探索平静呼吸做肺功能评估。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潘莉 责编 魏孔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