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麦播结束,一批精耕细作的中国种子,托起人民群众的“金饭碗”。
自古,粮安天下,种为粮先。尔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区正在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群,建设中原农谷创新示范园,打造种业小镇,培育更多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区长高雁介绍,2024年建安区把振兴种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建安区种业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创最好的业绩。今年夏秋两季,该区种业公司达到12家,粮种销售3亿多元,成为经济破冰回暖的新赛道。
在新赛道上,主动探索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构筑新优势,建安区种业生产力向新而行、因新而进。
加快育种技术革命性突破,科研攻关向新而行
建安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春旱、夏热、秋晴,常年平均气温12.9摄氏度,常年平均降水750毫米,有3大土类15个土种,是中国“北粮南下、南粮北上”的天然育种温床。
天然温床,如何育出中国良种?科技工作者专注基因技术攻关,积极探寻无路之路,探求无解之解,勇闯科研“无人区”。
——发现万能孵化器,稳住“粮袋子”。在建安区陈曹乡柏杨社区的麦田里,早晨6点,一位老人迎着朝阳,打开笔记本,认真做着记录。从1989年,在北京北三环发现第一株野生矮败小麦亲本,到2016年,下沉许昌开展田间试验,81岁的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刘秉华教授专注一行,潜心一品,万里挑一,在田间试验中发现了小麦新品种孵化器,使小麦育种技术首次实现了革命性突破。
矮败小麦群体,一半是矮株,不生花粉,可以接受一切种质授粉,是万能的受粉体和孵化器。任何小麦种质与之授粉杂交,都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种。刘秉华打破惯性思维,从植株弱项中发现机遇,从基因短板中挖掘潜力,利用矮败小麦的亲本特性,采用轮选技术,培育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轮选988”,亩产稳定在1200斤以上,抗灾能力强,一度在全国推广种植2亿多亩,销往河南、安徽、江苏、四川、贵州等12个省,打破了“北麦不入南黔”的技术壁垒,被人民日报报道4次。今年,他在试验田里播种小麦新品系180多个,又有2个新品种参加国审试验。
——培育珍稀食用菌,不靠“洋种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增从建安区出发,穿越“沙漠区”,勇闯“无人区”,从天山带回被奉为神物的野生珍稀白灵菇种质,带领他的科研攻关团队对种质材料进行基因分析、抽丝试验,最终破解了珍稀白灵菇的遗传密码,用一把玉米芯、一捧棉籽壳育出了最具中国知识产权的珍稀白灵菇,鲜菇售价每斤30元。一粒种子成就一个企业。依靠种业创新,该公司成长为中国种子协会食用菌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食用菌协会白灵菇分会会长单位、国家良种攻关联合体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企业,2021年获评“第一批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024年获评“河南省种业雁阵企业”。期间,李彦增牵头承担实施河南省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项目,新选育出阿凡达蓝平菇“许平9号”、“许平116号”、“豫平69”、“豫平66”和白灵菇“许白2号”等新品种,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成为建安区种业的一面“金招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建安区五彩斑斓的田野上,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深耕食用菌领域40多年,不造概念、不争流量、不博眼球,坚持培育中国种子,坚持科研自立自强,建立国家食用菌优质菌种生产基地、河南省食用菌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珍稀食用菌工厂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河南省种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等16项重大科研项目,研发13类100多个食用菌新品种和63项食用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项,成果推广应用到39个市(县),取得了50多亿元的社会效益,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了“货架”。
振兴种业千里远,科技垒峰万丈高。在建安区,一粒粒良种正在更新迭代,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技进步团体奖”,世纪香新菌种引进和新技术开发获得联合国“科技发明之星”奖1项、省市科技成果奖23项、实用新型专利100多项、发明专利3项,振兴种业持续“破圈”。
加快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制种能力向新而进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制种能力,是观察农业现代化和种业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进的一个小窗口,小窗口里也有大风景。
看人才担当。眼下,建安区农业生产正酣,一批农业专家活跃在现场,服务在一线,绽放在田间。老专家一线担纲,耄耋之年的刘秉华从北京到建安区,放弃首都的优越生活,扎根黄土地,担纲种业振兴,雄心不与岁月老,激情常伴事业新,成功培育了小麦育种万能孵化器。新锐一线挑担,薛力碵,是建安区制种领域的一名新锐,23岁来到河南省兆丰种业有限公司蒋李集镇试验田,从查播期、查播量、查苗型、查秧段、查分蘖、查千粒重、查病虫害做起,8年间,记录小麦生长发育数据2000万个,积极参与3个小麦新种质培育;戴鹏喆,是建安区种子经营领域的一名新锐,30岁创办了河南省秋金种业有限公司,2024年发展小麦种子田1.8万亩,销售收入70多万元,与2023年相比,收入增加了10倍。
看资金投入。“每年,科研投资达到400万元。”在建安区许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灿伟的印象里,一分投入,一分收获。该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科研投资,与全国大型科研平台合作,从2001年成立以来,大豆制种实现三连增,国审新品10多个,豆种销量跃居河南第一、全国前十。
看设备更新。“自从更新了设备,很少加班生产。”河南省兆丰种业有限公司质检员张朝歌满心欢喜,过去,制种设备陈旧,生产进度慢,品种质量上不去,一天加工3个批号27万斤麦种;自从更新了设备,一天加工5个批号45万斤麦种,种子四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如今,基因扩增仪、磁力搅拌器、高速离心冷冻机、电子恒温干燥箱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建安区科研水平和制种效率明显提升。
实打实的措施带来实打实的信心。“把育种创新作为种业振兴的主引擎,争取优良品种应用率达98%以上,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建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姚恒信心满满,目前,该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粮种40多个,粮食连续13年增产,2023年获得“河南省制种大县(区)”称号。
丰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业态因新而兴
秋收冬藏,种子颗粒归仓。行走在建安区田间,北育韭菜,南育豆,东育小麦,中育牛,全区良种打通“点”,串成“链”,聚成“片”,扩大“面”,新业态因新而兴。
先修窝,再爬坡,企业活力因新而兴。厂,是兴业之基;兴业,必先活厂;活厂,必需改革。在建安区,河南省兆丰种业有限公司由许昌市农场改制而兴,30年间,爬坡过坎,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种16个,与融通、中粮、珍酒、五粮液等中国头部企业常年合作,在全国发展经销商100多家经营门店2000多个,年销售小麦种子4000多万斤1亿多元,“兆丰”牌小麦良种在中国黄淮地区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成为河南省四大国有粮种企业之一。许昌市夏昌种畜禽有限公司由许昌市畜牧技术改良推广站改制而兴,16年间,克难攻坚,深耕牛冻精行业,年产牛冻精350万剂,产值7000万元,成为河南省四大牛冻精企业之一。修窝修出新活力,爬坡爬出新赛道。
一亩园,十亩田,品种转型因新而兴。从粮田到菜园,从粮种到菜种,建安区品种转型书写出彩华章。近日,该区苏桥镇岗于村的河南丰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军喜笑颜开,5亩韭菜育种田喜获丰收,亩收入1万多元,可抵10亩小麦收益。2017年,该公司入驻岗于村后,先后培育“丰本168”、“丰本高科”等自主知识产权韭菜新品种16个,在河南省新郑市、郾城区、襄城县建立种子代繁基地200亩,产品销往河南、河北、吉林、长春、广东、海南等省,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建安区开辟了食用菌、瓜果、韭菜为主的经济作物育种新领域,新领域生产向绿、效益向优、发展向好。
家财万贯,有毛不算,品种改良因新而兴。“有毛牲畜抗病能力弱,即使家财万贯,也不敢忽视。”建安区农牧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宪峰说。行业之殇如何破解?从养牛到育精,转换赛道,助力品种改良,许昌市夏昌种畜禽有限公司精彩作答。该公司坚持“国外引进+国内改良”之路,引进了德国西门塔尔牛、新西兰海福特牛、澳大利亚安格斯牛、法国夏洛来牛和中国华西牛、夏南牛、郏县红牛等七大系列120头种牛。该公司的种牛由国家农业农村部直接备案监管,基因数据、族谱信息、品性特征、存活状态可查可朔,每头牛住的是空调间,吃的是鸡蛋、胡萝卜、燕麦草、精饲料,体重1.2吨,年富力强,精益求精,全厂全年冻精产量可以改良175万头牛仔,牛仔在育肥期平均增重400斤,每年为国家创收20多亿元,成为建安区种业的一张“金名片”。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宝龙山镇东烟灯图嘎查牧民李如慧从中得到实惠,家里饲养的15头牛,通过种质改良,增收5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施策有准度,创新有力度,行动有速度,田间已展千重锦。2024年,建安区粮食播种面积136.65万亩,总产量64.766万吨,比2023年增产11.2%。11月2日,该区冬小麦播种面积72.69万亩,田间出苗整齐,农技人员正在开展苗情调查,大美田野生机勃发。
登高击浆再出发,无边胜景在前头。“站在新时代发展潮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心有‘定盘星’,手握‘度量衡’,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全面振兴种业,把种业打造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让人民群众仓廪充实、餐桌丰富、生活和美。”建安区委书记李晓文表示。
编辑:刘靖雯 校对:肖涛
责编:贾同岭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