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陈香玉丨时光之岸,消逝的村庄
天辽地宁十四城
2024-09-13 20:02:00
  时光之岸,消逝的村庄
  在那片被岁月轻柔抚摸过的土地上,有一座村庄,它曾如一幅淡墨山水,静静地铺展在历史的画卷之中。晨曦初照时,炊烟袅袅升起,与薄雾缠绵,傍晚时分,夕阳将金辉洒满田埂,归家的牛羊铃声悠扬,那是一幅让人心安的田园诗画。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座村庄,如同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段只存在于记忆深处的温柔过往。
  岁月静好,往昔如梦
  故事的开篇,总离不开那些温暖而细碎的记忆。村庄的名字,或许已随着风轻轻飘散,但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它依然鲜活如初。春天,桃花笑春风,杏花雨里,孩童们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铃;夏日,稻香四溢,溪水潺潺,老人们摇着蒲扇,在树荫下讲述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秋天,金黄的稻穗低垂,家家户户忙着收割,丰收的喜悦挂满每个人的脸庞;冬日,白雪覆盖下的村庄银装素裹,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那份纯真与快乐,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那时的村庄,简单而纯粹,邻里间没有隔阂,相互帮助,共同抵御生活的风雨。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远处田野里的虫鸣,构成了最和谐的乐章。月光如水,洒满小巷,老槐树下,老人们围坐一圈,抽着旱烟,谈论着往昔的岁月,那份从容与淡泊,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中难以寻觅的宁静。
  变迁的风,吹散了往昔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触角悄然延伸至这片宁静的土地。年轻的村民们纷纷背起行囊,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途,他们渴望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寻找更好的生活,留下的是一座座空荡荡的院落和日渐老去的双亲。曾经热闹非凡的村巷,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提醒着人们这里还有生命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屋开始破败,青砖黛瓦上长满了青苔,门楣上的对联褪去了颜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曾经肥沃的土地,因为无人耕种而渐渐荒芜,杂草丛生,昔日的稻田变成了荒原。村里的学校,也因生源不足而被迫关闭,孩子们的读书声,只能在记忆中回响。
  寻找失落的根
  面对村庄的消逝,有人选择遗忘,有人却选择铭记。那些对故土有着深厚情感的游子,开始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挽留这份即将逝去的记忆。他们回到村庄,用镜头记录下每一处破败与美好,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外界,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共鸣。有的则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乡村旅游,试图让这座沉睡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
  更有人,选择在老屋旁搭建起小型图书馆或文化站,收集并保存着村庄的历史文献、民俗故事和手工艺品,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后人能够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相信,只要有人记得,这份记忆就不会真正消逝。
  时光深处,是永恒的守望
  如今,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或许已看不到昔日的繁华与喧嚣,但那份深藏于心的宁静与美好,却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村庄虽然消逝了它的物质形态,但那份对家的依恋、对土地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却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新的希望之花。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再次回望这段历史,会发现,正是这些消逝的村庄,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迁,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应忘记那些滋养了我们的根与魂。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去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轨迹,去珍惜每一份文化的传承,让那份来自乡土的温暖与力量,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时光之岸,消逝的村庄如同一盏不灭的灯塔,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也守望着每一个归心似箭的游子。它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总有一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故乡,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陈香玉,女,1975年出生,本科学历,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文学作品集《千年遗韵安心归处是辰州》编委会主任、《古郡流芳盖州民间故事集》副主编。
  特长:音乐、书法、绘画、诗歌、散文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