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按照古制,寤生是嫡长子,所以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请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郑州上街),庄公不同意,武姜又请庄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荥阳),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

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

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 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 自己做为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这样一来,庄公对姜武更加不满,扬言“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今河南登封西一带)居住。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在设宴招待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时,颍考叔想和解他们母子的关系,于是在用餐时把一些好吃的东西藏在了袖子里。庄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这是何意?”颍考叔说:“我母亲常年在乡下没吃过君主赐的饭食,我想给她带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郑庄公就讲了与自己母亲关系破裂的经过。颍考叔说:“这好办。我们可以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们不就可以见面了吗?”庄公深感此法妥当,就委托颍考叔办理此事。于是颍考叔迅速行动,在颍地很快挖成了一个地道,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即是著名的“掘地见母”故事的由来,也成为数千年来华夏民族孝文化中的楷模。

仔细分析这里面出场的四个人物:叔段这个人年轻气盛,做事不考虑后果,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武姜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没文化的高级家庭妇女,她溺爱、信宠孩子,没有任何法制观念,有这样的母亲,就一定有叔段这样的儿子;颍考叔聪明智慧,他肯定了解庄公已生悔意,又苦于不能自食其言,所以“有献于公”和席间为母亲乞食,都是事先备好的桥段,一步步把庄公引到母子相间的预设轨道上来;至于那位庄公,他老谋深算、阴险狡猾,明知一旦放弃对一奶同胞弟弟的约束,他肯定会造反,可是他仍然一方面故意把弟弟封到面积大于都城的京邑,为他日后造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面时刻准备着打击弟弟的反叛军事行动,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致弟弟于死地。

郑庄公英雄一世,但也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失误。一个重要失误是生前没有对太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郑昭公和郑厉公(公子突)之争,使郑国形成两君并立的混乱局面,为害甚久。另一重要失误是重用高渠弥,这为郑国留下了严重后患。庄公想立高渠弥为卿,时为太子的昭公反对,庄公不听,执意用高渠弥任大臣。及昭公为君,高渠弥害怕昭公借机杀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猎之机,射杀昭公,并与权臣祭仲合谋改立昭公弟子亹为君。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于公元前701年病逝。郑国亦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