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方言
臃肿的城池
文‖艺 仔
一大早空腹赶去拱北夏湾珠海市中西医综合医院,在健康综合管理中心进行体检,是珠海传媒集团给我们退休人员一年一度的福利。除彩超要排长队,其余都很顺利,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十点后各检完毕,早餐是免费的,有白粥、红薯、包子、鸡蛋。我不习惯吃早餐,只要一个鸡蛋边走边吃。
今天周二,正巧是去年国家评选出来的“人民好医生”之一的该院院长黄东晖的坐诊时间。经电话联系后他果然在,便上门诊楼四楼副楼的中医馆找他寒暄几句,为不打扰他的宝贵出诊时间,拍几张他的工作照后便依依告辞。
刚走出医院大门,正准备约人喝茶呢,胡秘书长便来电约去艳梅姐那参观交流,然后在国会渔港喝中午茶。于是打车赶去得德翰大酒店,在一楼艳梅的工作室汇合她俩,再上三楼喝午茶。看得出,胡秘书长与生俱来与玄学“心有灵犀”有缘,她能把童年梦见的东西复述复原得整整有条。已贵为导师级的梅姐讲得仔细,胡秘也听得入迷……
回家后,路上偶抓住一只沉醉于秋风里的小蜻蜓。想到离开家乡36年,都想不起用老家方言怎么称呼这只蜻蜓!是的,说起蜻蜓、蚱蝉(知了)、麻雀、泥猛鱼、蟑螂、花生、荔枝、扁担等黎话俚语,除蟑螂、花生、荔枝还想得起,蜻蜓、蚱蝉(知了)、麻雀、扁担则相信很多水东人都想不起用土话怎么叫了!再过两代,除乡镇农村还勉强保留对这些有所认知外,相信水东城里的年轻人,对绵延千年的俚语黎话几近失传,再也没人能说出这些飞禽昆虫&物品的本土方言称呼了!
城市日益无计划生育如摊大饼般越摊越大,但维系地方历史血脉的乡言俚语却日渐萎缩消失,这是无奈的悲寂,更是地方传统文化无声消逝无言的痛!由此乡言俚语的乡土文化,忽想到前段时间我返乡时在途中急就的那章散文诗《回故乡之路》,想到该拙作及外一章已于昨天发表在《茂名晚报》副刊[小东江]的头条。我谨以文会友——以此向故乡大地致敬,向茂电的文友们致敬,向终日案牍劳形的媒体编辑们致敬!
傍晚六时刚接小儿回到铭记餐厅,因今日体检,医生说我血压高,嘱少喝酒。本想“停战”一天,殊知刘总来电约今晚在吉大君悦来酒店旁的湛茂海鲜城饭局。又是一次不可抗拒,便屁颠屁颠的赶过去。那儿生意真好,一楼二楼的包房与大厅都满房满座,我们只好在大厅就餐。
原来,大孝子的刘总,为让他父亲吃到家乡风味的佳肴,他试吃了好几家粤西酒家,这是他首次来“湛茂”趟趟路子。今晚仨“老炮儿”点了两斤半野生龙趸鱼头煲汤、盐水杂鱼煲、白灼红须虾、猪杂粉肠、海蛰炒豆芽等。酒是一瓶两斤装澳大利亚豹国际运动有限公司2016年推出的澳大利亚利奥波德红酒。好客好义的刘总,专注自已的事业之外,也是个很注重饮食质量,对食材很讲究的人。他多年前曾在香洲朝阳市场耗3万元买过一条290斤的野生龙趸鱼,分发众亲友分享,也会时常向鱼档老板订购一些名贵海鱼给老父亲品尝补身。其父今年98岁,依旧精神矍铄,身体倍棒,是自有其道理的。不赘。
酒后,蔡总提着水烟筒与刘总沿情侣路溜达回香洲,半路他们又在城市客厅三楼咖啡店叹一杯蓝山咖啡。想到他俩的惬意人生,想到先锋艺术家[乌鸦行为]说的一段话: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经历。做一个享受自由的,做自己爱做的事,并受人尊敬的人,太难了……”
起码,我认为刘总、蔡总这对哥俩已快意做到“不难”。
夜安吧世界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