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物鉴赏|——三门峡出土的唐代道教八卦镜赏析
顶端仰韶文化研究院
2024-10-26 16:55:11

八卦象天 乾坤变化

——三门峡出土的唐代道教八卦镜赏析

 

 

三门峡因“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而得名,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挥舞神斧在山间劈开这三个峡谷,终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境内东有秦岭余脉崤山,西有千古雄关函谷关,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唐代三门峡称陕州(陕郡),因地处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前期六大雄州之首经济繁荣。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三门峡地区考古发掘出土了近千面铜镜。这些铜镜时代跨度大,自西周晚期至明代均有发现。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期唐代,出土铜镜最多。其中的唐代八卦镜因其鲜明的道教色彩、神秘莫测的纹饰、明显的时代特征,承载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展现了强烈的文化魅力,尤为引人注意。本文通过介绍三门峡地区出土的四面八卦镜,分析其纹饰,结合唐代道教的发展,探讨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镜一、四神八卦十二生肖纹铜镜(图一)

圆角方形,边长14、缘厚0.35厘米,重410克,镜缘略锈蚀。镜背中央为桥形钮,钮中部为长方形孔。一方形凸棱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绕钮以奔跑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相对排列;四神纹饰外依次环绕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纹。外区绕凸棱分布“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图案,每边三个,生肖作奔跑状。宽平素缘。该镜于2007年10月26日在三门峡隆发公司住宅楼考古工地发掘出土,现藏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图一:镜一四神八卦十二生肖纹铜镜

 

镜二、八卦十二生肖纹铜镜(图二)

圆形,直径17.8、缘厚0.3厘米,重595克,镜缘略锈蚀。镜背中央为龟形钮,钮中部为长方形孔,龟四肢伸展作爬行状,栩栩如生。钮外依次环绕一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纹。八卦纹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图案环绕一周,生肖首尾相接,皆作奔跑状,生机盎然。在镜钮、八卦纹和十二生肖纹外,均有一周星点纹分别环绕。窄素缘。该镜于2009年在三门峡天一化工考古工地M24内发掘出土,现藏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图二:镜二八卦十二生肖纹铜镜

 

镜三、八卦十二地支纹铜镜(图三)

圆形,直径16.4、缘厚0.5厘米,重813克,镜面锈蚀泛黄。镜背中央为龟形钮,钮中部为长方形孔,龟背纹路刻画清晰,龟侧头摆尾四肢伸出作爬行状,造型逼真。钮外依次环绕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纹。八卦纹外为篆书“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环绕一周。窄平素缘。该镜于2001年在三门峡建设管理站考古工地M2内发掘出土,现藏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图三:镜三八卦十二地支纹铜镜

 

镜四、符箓八卦天干地支纹铜镜(图四)

圆形,直径20.5、缘厚0.5厘米,重1190克。镜背中央为圆钮,钮中部为长方形孔。三周圆形凸棱将镜背纹饰分为三区,内区绕钮以四个道教符箓相对分布,符箓形似篆文,尚无法辨识。中区“子、癸、丑、寅、甲、卯、乙、辰、巳、景、午、丁、未、申、庚、酉、辛、戌、亥、壬”20字环绕一周。外区依次环绕一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纹。窄素缘。该镜于1985年在三门峡水厂路考古工地M52内发掘出土,现藏于三门峡市博物馆。

图四:镜四符箓八卦天干地支纹铜镜

 

道教与唐代李唐皇室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在唐代建立之初,因太上老君老子也是李姓,李唐皇室就以子孙自居,为他们的统治背书。老子既是道教的圣人,也是皇室的祖先,两者相结合,抬高了李唐皇室在百姓心目中地位,突出皇权神授。并且利用道教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使劳动人民相信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初唐时期,高祖、太宗、高宗等皇帝均大力扶持道教,他们大修老子庙,令道、儒、释三法中以道为首,道教在佛教之前。李唐皇室还为老子“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在各地修建玄元皇帝庙,并制定道举制度,使道教渐渐兴盛起来。盛唐时,玄宗更是推崇道教,在五岳建真君祠,并以《道德经》为群经之首,在各州设玄学生,学习《老子》、《庄子》,应试科举,使道教进入全盛时期。中晚唐时期,因为经历安史之乱的动荡,唐王朝一蹶不振,社会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这段时期,道教赋予符箓、八卦图像、十二生肖特殊的含义,宣扬它们能够为人们驱鬼驱邪、消灾避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上八卦镜大量出现并流行起来。前文介绍的四面八卦镜均唐代中晚期,镜背的八卦、四神、十二生肖、天干地支、符箓等纹饰,是典型道教图案,反映了道教思想内容,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八卦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遗址发现了八卦符号,距今约8600年,可见其年代久远,在发展过程中有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道教产生后,逐渐将八卦纹作为其典型图案。八卦中的卦形由阳爻()和阴爻(- -)组合而成,每一卦形均代表一定的事物,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在道教中分别代表天、水、山、雷、风、火、地、泽。道教认为,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衍生出六十四卦,可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能把复杂的万事万物都囊括进去,用八卦就可以探究宇宙奥秘。在镜一中,镜钮四周对称分布四神图案,四神即四象,是道教尊崇的四方之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镜一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下,分别为震、兑、离、坎卦,所以此镜中八卦方位依次为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坤西南、兑正西,与周文王后天八卦所示方位一致。在镜一至镜四上八卦排序均为后天八卦。

 

现在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大多相配出现,但两者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十二地支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它和十天干配合使用,根据甲骨卜辞,商代已有干支纪日。而十二生肖的出现明显较晚,根据考古材料,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上,记载有十二地支配十二种动物,但当时的十二种动物和现在的十二生肖不完全相同。经过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在北朝时期十二生肖才固定下来,并和今天的一致。到了隋唐时代,十二生肖形象大量出现在各种文物上,诸如花钱、墓志边缘、铜镜等,还出现了十二生肖俑,可见其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十二生肖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期。在隋代和初唐时期,就已经有瑞兽十二生肖镜,并且比较流行。随着道教发展,在中晚唐时期,十二生肖又与八卦纹相结合,产生了八卦十二生肖镜,道教赋予十二生肖(十二地支)天神之位,与八卦纹一起,成了道教的象征。在镜一和镜二中,坎下为鼠,震下为兔、离下为马、兑下为鸡,而镜三和镜四中子、卯、午、酉亦与坎、震、离、兑卦象相对,可见四神、八卦和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是一一对应、环环相扣的。当然铜镜上的八卦、和十二生肖(十二地支)均被神秘化,与道教符箓一样,有辟邪、厌胜之意,可以为人们禳灾避祸。

 

说到道教符箓,往往给人神秘莫测、深奥难懂的感觉,其结构复杂、图象性很强,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镜四中的四个符箓,初看似篆书,再看却不能辨识。符箓源起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在发展过程中,还产生了符箓派道教,在唐代最为盛行。道教赋予符箓特殊的功能——可以和上天(神灵)沟通,道士以符箓借助上天(神灵)的力量,为人们驱鬼邪,达到祈福禳灾、祛病救人的目的,并具有厌胜的功能。我们应注意到,唐代中晚期的符箓八卦纹镜不单单是道士们的法器,还有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用镜。虽然道教符箓更多的是宗教迷信内容,但其中也包含了古代人民驱鬼驱邪、祈求安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也是它能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门峡地区出土的这四面道教八卦镜,折射出道教在唐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这些铸刻在铜镜上的八卦、十二生肖、符箓等纹饰,不仅仅反映了道教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诠释和研究。

 

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上官荣光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