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女仪仗队员到交通警察
摄影纵览
2024-08-12 16:12:37

从女仪仗队员到交通警察

文 /本刊记者 胡晓荣

脱下军装换警服,退役不褪色,永远是个兵。爱红装、更爱武装,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军队,又在警营坚守一线、为民服务……她就是河南开封的“90后”退役女兵郭琦楠。

图片
服役时的郭琦楠

“我的家乡通许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被称为中国‘酸辣粉之都’。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那时的家乡是贫穷的、落后的,但在我心中,那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承载着我幸福的童年。如今的农村焕然一新,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道,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我也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交警、守护一方平安。”身材高挑、气质非凡的郭琦楠说。

2012年12月,郭琦楠参军入伍,服役于原北京军区第65集团军通信团。“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是穿军装的模样。而成为一名仪仗兵,更是最令我自豪和光荣的。”谈及过往,郭琦楠微笑着对《农村青年》杂志记者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是中国军人的“亮丽名片”,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军人的重要窗口。从2014年2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队伍中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第一次出现女仪仗队队员的身影。她们的亮相吸引了太多的瞩目,也收获了很多的赞美。

“很荣幸,通过层层筛选和考核,我成为我国首批女仪仗队队员。在加入仪仗队的第三天,我就参加了紧张的训练,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在踢腿,有时连做梦的时候腿都控制不住地在动。那些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快乐。”郭琦楠回忆道。在三军仪仗队,走正步讲究“踢腿带风,落地砸坑”。要做到“落地砸坑”,最关键的是做到“不压膝盖不出腿,不压脚尖不落地”。如果膝盖和脚踝松动,砸地时的力道可能会损伤膝关节和踝关节;如果脚尖压不平,落地时不是全脚掌受力,而是脚尖或脚踝先戳到地面,又可能造成发炎肿胀。

图片郭琦楠(中)与战友

每次训练结束后,郭琦楠就用仪仗大队配发的红花油与队友一起互相搓关节,用醋泡脚,互相按摩放松。互帮互助的氛围和着红花油和醋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宿舍,让她难以忘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2014年5月12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土库曼斯坦总统访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首批仪仗女兵正式亮相,她们身姿绰约、容貌端庄,踢起正步来刚劲有力……

郭琦楠表示,自己能够从一名青涩少女成长为合格的仪仗女兵,除了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还得益于队长程城的帮助。在郭琦楠当分队长时,由于带兵方式不能让大家满意,她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能力带领好队伍。很快,程城队长发现了郭琦楠不自信的表现,热心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郭琦楠慢慢地转变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带兵方式。“我非常感谢我的队长,是她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对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在队期间,我曾荣获先进个人、中队嘉奖、大队嘉奖、优秀士兵、优秀党员、个人三等功等荣誉。”郭琦楠说。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18年,郭琦楠退役回乡,在通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无数个日夜,她都坚守在岗位一线。去年11月的一天,郭琦楠开车行至县城文卫路与人民路交叉口附近时,发现有个小男孩独自在马路上行走。时值交通高峰,车来车往,道路上非常危险。郭琦楠立即下车把小男孩带到路边的安全地带。她蹲下身来,一边温柔地安抚小男孩的情绪,一边耐心地询问情况。因小男孩年龄较小,不能准确地说出亲人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郭琦楠就马上联系110指挥中心询问是否有儿童走失警情,并与巡警队员一起到沿街商铺挨家挨户地询问男孩的情况。经过半个小时的耐心走访,他们终于找到了小男孩的奶奶。在确认身份后,郭琦楠把小男孩交给他的奶奶,并在离开前再三叮嘱老人家要看管好孩子,避免发生走失或其他意外情况。

图片郭琦楠在工作中

在工作中,郭琦楠坚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对每一位群众都认真负责、耐心解答问题。

今年2月,开封迎来持续降雪天气。一天夜晚,郭琦楠在执勤下班途中遇到一位群众求助,称有危重症患者需要尽快从县中医院转至县中心医院,由于患者病情危急,请求交警帮忙。当时路面积雪结冰、湿滑难行,郭琦楠与病患家属一样焦急万分。时间不等人,危急时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她与同事一起争分夺秒,仅用5分钟就护送患者赶到中心医院,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交警队,我还从事宣传工作,通过视频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交通安全。以前在农村,大家没有智能手机,只能从别人口中了解交通事故,并不能充分地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现在通过视频宣传,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更加真实、直观地了解每一起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危害,可以提醒更多的人遵守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郭琦楠说。

从万人瞩目的女仪仗队员到每天在马路上执勤的交通警察,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郭琦楠对《农村青年》杂志记者说:“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这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2024年第8期

终审:吕通义

审校:杨   茗  刘朱婴

编辑:胡晓荣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henanbaoshe@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