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张朝晖:嵩山脚下是我家
豫见中牟
2024-09-08 11:25:36


出俺村过这座桥,向东北曲径通幽进入一条沟,沟名庵沟。高树参天,矮草覆地,土崖之下怪石嶙峋,有触目惊心顿生畏惧之感。

但闻蛐鸣虫叫,双雀(喜鹊、灰雀)喳喳,麻雀忽掠,沿一渠清水,逶迤前行,二百余步,遥看翠竹葱郁,松柏挺拔,有古庙隐约其间,红墙碧瓦,五脊六兽,寂然无声。


俺村人称​古庙曰老君爷面。进庙院是一段上坡路,宽约二米,长约十余米,坡路右侧丛竹修茂,左则系耕田,已撂荒,杂草丛生。

​欲上坡路,一老妪出,缓下坡,见我,盯视片刻,竟脱口呼我乳名。其登封西乡人,已守庙数十载,风雨不动,春秋无阻,心如磐石,坚不可摧。

我称其婶儿。婶儿言血压高,离庙出沟,寻医问诊。不久前曾观中医杨省振发视频称以柿树叶泡茶可医高血压,遂告之。又言今高血压者十有六七,以安慰之。摆手告别。


​上坡进庙院,有院无墙,多挂灯笼,日久变色。应是正月初一或者正月十五香客所赠,晨风轻送,灯笼轻摇,飘飘然有古韵灵动,与伫立松柏之郑重严谨相映成趣。


​院内面南背北有石碑两通,皆功德碑,碑文隐约可见,曰“重修卧云庵碑记”,我努力辨认,摘录首段:卧云庵老君庙位于嵩之阳,箕之阴,测景之西,县邑之南,嵩阳河畔,此处山环水抱,溪水潺潺,翠竹鹤鸣,奇花争艳,人因黑蟒白云翕聚,彩云缭绕之故,则取庵号卧云。

​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来老君庙,看大人们磕头烧香,祷告许愿,玩猩猩怪舞狮子。求老君爷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安居乐业。小孩子不懂事,贪玩儿,调皮,趁大人不注意偷吃老君爷膝下的供食。老君爷慈眉善目慈悲为怀,从来不怪罪我们。


​老君庙外面的西南方向也有一座庙,俺村和邻村的乡亲称其是“李娘娘庙”,李娘娘和老君爷同姓,都姓李。传说老君爷是春秋人,李娘娘是宋朝人。李娘娘在朝中被奸人以“狸猫换太子”陷害,又在忠义之臣保护下逃出皇城,隐姓埋名蛰伏在卧云庵,后被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所救——至今仍在传说着。

​从我记事起卧云庵里这条溪水从未断流过,我记得有一年大旱,庄稼地干的冒烟,庄稼苗只想着火,机井和家里的井都干底儿了,我和我爹还有乡亲们挑着黑塑料桶,排队来这里担水。卧云庵下有一个水潭,方圆不大,深不见底,潭水清澈,清凉可口。


离开卧云庵碰见骑车上地的乡亲,叫银森,密着俩眼儿咧着嘴问我来庵沟有啥看。我问他在地里干啥活儿,他说他退休了,已经拿到退休金了。美滋滋一笑,骑上摩托车就窜了。


​李娘娘庙背东朝西,东边小庵顶,西边是书院河。我没有看到守庙人。但是看到了守庙人种的地,种的菜,还有种的庄稼。一定是一个清洁的人,一个勤恳的人,我看见地里撒的草木灰,玉米已经掰了,芝麻已经杀了,红皮萝卜长势不错,庙院拾掇的很干净,庙后土地耕种的很平整,庄稼地南边是一片槐树林,不难想象槐花盛开时守庙人捋槐花时的情景,喝的是清泉的水,吃的是野生的菜,住的是石棚的房,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悠然想起那首诗来:铁马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閒。



#双星计划2周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