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散文】诸纪红 | 俺娘是个“90”后(《晚晴》期刊发表)
诸纪红
2024-09-10 05:00:00
(本文发表于《晚晴》期刊2024年第7期)

俺娘是个“90”后

文/诸纪红


“伸伸腿,一二,一二……”

我回老家探亲,刚走近老屋,母亲房间里的电视传出健身课的声音。

我推门入屋,母亲正在锻炼身体呢。

母亲看到我,并没有停下动作。“你先等会儿,我把这个操做完。”

母亲全神贯注地跟着电视里的指令进行锻炼,尽管她的动作并不标准。

母亲今年九十岁。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天早上,当天边刚露出一丝曙色,母亲就早早地起床。她非常爱干净,起床后总是先刷牙洗脸,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吃完早饭,她喜欢自己动手洗衣服、洗毛巾、擦桌子。

今年春节,在我儿子的启迪下,母亲对“90后”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于是她称自己也是“90后”,因为九十岁了。

母亲的乐观和豁达也体现在她面对困难的态度上。她总是说:“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说开了就不是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齐心协力就能迈过去。”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激励着她自己,也鼓舞着我们全家人。我读初二时,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因此感到沮丧,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母亲将我拉到身边,轻声地说:“孩子,你看这田地,它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干旱,有时候暴雨,但只要咱们不放弃,用心耕耘,就会有收获的时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两个姐姐相继病故,那段时间,母亲常常望着远方,默默地流泪。九十年代,我的大哥又意外过世,紧接着我的父亲也撒手人寰。我记得在父亲葬礼后的那个晚上,母亲坐在窗前,轻轻地说:“生活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我不会倒下。我还有你们,这个家还需要我。”她以惊人的毅力一次次重新站了起来,用她的双手撑起这个家。

母亲始终热爱劳动,忙碌的身影是她生命中永恒的旋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和大哥外出帮人家制砖烧瓦,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操持。白天,母亲与生产队里的男人们一起在田里种庄稼,挣微薄的工分。夜晚,母亲在煤油灯下手摇纺车纺棉纱,补贴家用。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有序舒适。她种的菜和养的鸡,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她亲手织的毛衣和纳的棉鞋,是冬天温暖的保障。她如同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用她的爱,精心守护着温暖的家。

即使在步入八十岁的高龄后,母亲依旧每天清晨提着水壶和篮子走进菜园。用她布满老茧的手细心地为植物浇水、施肥、拔除杂草。在她的呵护下,菜园里的茄子、辣椒、黄瓜都长得鲜嫩水灵。我们每次回老家,母亲都要把我们的车子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

虽然母亲不识字,但偏爱看电视,尤其痴迷于86版的《西游记》。无论哪个电视台播,只要被她发现,就会专心致志地看下去。她经常坐在电视机前,指着《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跟我儿子说:“孙子啊,要学就学孙悟空,他有千里眼,顺风耳,一个筋斗云就可以跳到万里之外,那才叫本事!”

母亲非常节俭,舍不得花一分钱。偶尔上街买菜,她也会为了几角钱与小贩讨价还价,争得满脸通红。虽然看不懂现代的电子秤,但她总是紧盯着秤盘,假装十分在行,这让不少小贩都被她“唬住”,不敢欺骗她。

母亲不习惯城市中钢筋水泥的环境,只喜欢在老屋里自在生活。她平时不怎么吃荤,除了偶尔吃点猪肉,牛羊等肉基本不碰,主要就吃蔬菜和豆制品。

“我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老了不干活还月月有钱拿,村里的医生也经常上门来检查身体,真是太好了。”有一天,母亲感慨地说,“孩子们啊,咱跟上了好时代,生活过得甜,我这‘90后’呐,也得努力,向‘00后’进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