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
10月人文社科原创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10月十部人文社科原创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河南文艺出版社《我在二里头考古》入选。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考古 访谈集
《我在二里头考古》
张飞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与别不同,采访了那些参与二里头考古的技师、民工和临时工作的师生,这些人构成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二里头考古。不管是跟几任二里头考古队长关系都很好的郭振亚,还是亲历者二里头村民王宏章,抑或是来自四川大学考古系的陈凯,他们都是二里头考古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视野或许不够宽广,知识也未必精深,但他们用他们的见闻,组成了二里头考古的方方面面。在他们的访谈中,二里头考古从日常生活到专业技能,都变得更加立体、全面而鲜活。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随笔
《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
张执浩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以意会意,将心比心。《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执浩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二本书。如果说《不如读诗》是张执浩与古代十六位诗人的隔空对话,那么本书则通过十五个关键词构成了一种命运上的相遇。诗不仅在远方,更在“此刻”与“近处”。举个例子,岑参两赴西域,一次别无所得,一次蔚成大观。所谓的“远方”可能是启示,也可能是遮蔽,这取决于诗人的“目力”。“杰出的诗歌总以失物招领的方式出现”,有“目力”,则心领神会,何处无诗?无“目力”,即使身再远,也无非是陈辞滥调。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钱乘旦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
2024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本书是据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授课录音编纂而成,优点在于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全球史的初学者。
与世界史不同,全球史别具特色——只要有人类,世界史便已开始,而直到公元1500年之后,人类才开始走向全球化,全球史才得以展开。全球史与世界史在视野上不尽相同,它更看重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因应、变迁与成败——全球化开始之前,各国多封闭在自己的文明圈中,虽有跨文明交流,但规模甚小,基本不会成为历史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历史研究上,把握文明发展的自身逻辑即可;而全球化开始后,跨文明交流常带来剧变,从国别史的角度看,呈现为“古今之变”的断崖式变化,已很难理解其中逻辑,只有从全球史的角度,才能明白它是一个缓慢的、长程的、趋势鲜明的过程。
本书就1500年后,出现的9个“世界大国”的升沉,逐一缕述和解读,看似云淡风轻,实见深厚的学术功力——史实陈列皆围绕全球化这一大线索,层层铺垫,帮助读者于纷繁中见条贯,于偶然事件中体会其必然。尤为可贵的是,本书为读者展示了历史研究的基本功,即从中立视角出发,追求科学方法与客观知识,而不是被价值判断、现实功利、主观情绪所误导,对于当下常见的“因激情而不顾史实”“简化概括+贸然演绎”“知甚少而断甚多”“分不清事实与抒情”等半宗教的读史论史之风,颇有纠正之功。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多一分审慎与严谨,已是当务之急,本书颇有科普之功。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涵变:清末民初的国家构建与现代困境(1895-1917)》
马勇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4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萧三郎(阅读推广人,原《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历史学者马勇,被人称赞为“中国版房龙”。其写史并不过分强调什么特殊的历史材料,奇特的历史视角,他用平常的叙述口吻,用大众较熟知的历史掌故,写出来的晚晴历史,却让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读之有味,深思有悟,成为历史写作中的一股清流。《涵变:清末民初的国家建构与现代困境》(1895-1917)一书上接《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写的是从1895年甲午战后到1917年张勋帝制复辟失败的二十二年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国家政体建构史。
在欧风美雨外来观念输入后,一干中国的政治人物、现代化的追寻者、知识人不经意在短短二十来年,从共和到帝制再到共和,中国竟借此走出了千年的帝制桎梏。这一段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回望曲折波澜,我们不得不感叹于国体政体变革和国人知识观念更新总是一同发生却很难同行同步。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唐诗光明顶:六神磊磊唐诗三部曲2》
王晓磊(六神磊磊) 著
文汇出版社
2024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单小海(诗人、投资人)
一千三百年前开启的盛唐,诗歌成为文人最重要的社交货币,更是读书人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甚至倾注生命热诚的主要方式。唐诗遂成中国文化的昆仑。
千年以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唐诗。近年来,对唐诗的解读,对唐代诗人的风华追忆,蔚为时尚。电视上播诗词大会,出版界炒旧作翻新,影院里放映长安三万里。六神磊磊主业金庸,以武侠解读解构当下世道人心,卓然成一家之言。如今由金庸而《唐诗三部曲》,在场景化、交互性以及唐诗与当下语言的切换上,别开生面、颇见功夫。
高峰的意义在于仰望,也在于照见深渊。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唐诗?也许正是因为当下的我们离诗歌和诗意越来越远。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非遗学
《非遗学原理》
冯骥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潘凯雄(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非遗学原理》是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理论著述。近十余年来,冯骥才先生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实践,这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理论作品便是他长期从事“非遗”保护与抢救实践的理论总结。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冯骥才从理论高度论述了非遗学的相关原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与分析,系统地梳理了非遗学科的缘起、立场,学科的使命与特征、工作方式等基础理论,从元理论角度勾勒出非遗学独特而重要的学科样貌。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社会学
《观看爱情:浪漫剧的生产、叙事与消费》
曹书乐 帕孜丽亚·阿力木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浪漫剧是当代观众最多、影响最大、收益最高的大众文化产品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情节相近、人物呆板、内涵肤浅的“新作”问世,大肆收割观众们的泪腺。其实,许多观众意识到其中存在彼此雷同、意义偏狭等问题,却仍乐此不疲。不少女性观众甚至认为,浪漫剧有利于两性平等,女演员、女编剧、女导演借浪漫剧成为公众人物,提升了女性地位。但事实上,浪漫剧很可能源于男权文化中的秽语联盟,他们通过秽语确认彼此是“一样的人”,从而建立起亲密关系,即将个人隐私公共化,寻求与他人在经验层面连接。浪漫剧亦如此,一般来说,浪漫剧中的角色均形象姣好、装扮入时,尤其是女主角必绝美,她的行为必契合男性的两性观,很少呈现女性独立人格,其背后的逻辑,依然是把私密的两性经验公开,让人们欣赏、品评和想象,与“秽语联盟”的心理机制近似。
浪漫剧风行,因在消费主义的助推下,情感的商品化与商品情感化正双向奔赴,从而人为建构出稀缺,促进持续消费。在这个闭环中,两性平等只是话题,真正左右局面的是资本,它的本性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多的收益,于是,不可言说的爱情也被模式化,以利批量生产。该生产进一步强化了资本体系,当人们经历了一天劳累的工作后,有一个不需过脑子的“小甜剧”抚慰心灵,明天的劳累才变得似乎不那么痛苦——个体上交了记忆、预期与判断,有利于资本体系的持续运转。本书作为学术著作,其优点在于问题意识和规范分析,能将后现代美学与现实较好地结合起来,如能加入更多行业经验,本书也许更厚重。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人文
《寻找理想作家》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潘凯雄(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寻找理想作家》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关于自己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随笔集结。读者可跟随着徐则臣一道品鉴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纪德、厄普代克、肖洛霍夫、帕穆克……等一干经典作家代表作品之真谛,体会从经典作品中获取观察世界、走向世界的新角度,感受充实而丰富的阅读之乐。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访谈录
《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
夏烈 主编
叶炜 周敏 副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阅读推广人)
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浙江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阵地,其发展历程和现状需要被详实记录。《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收入南派三叔、烽火戏诸侯、蒋胜男、流潋紫等数十位处于不同创作阶段、具有不同创作风格的浙江网络文学创作者们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对网络文学组织者与研究者、产业相关从业者就浙江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的多角度的专业采访内容,为网络文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对追溯浙江网络文学从萌芽到兴盛的发展脉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亦是研究网络文学历史的重要文献的组成部分。
本作将网络文学创作的专业理论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挖掘出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实操经验、专业性思考,从学术、文学、产业发展等角度对这些实践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案例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网络文学理论体系,或可提升网络文学创作水平,并在网文创作、研究、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通识
《中国人文大义》
冯天瑜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人文”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但言人文者多,确知何为人文者少。活在人文环境中,犹鱼在水,难知何为水。著名学者冯天瑜先生写的这本通识著作将“何为人文”,特别是“何为中国人文”,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给读者,对古代文化感兴趣者,乃至关注人文思想者,籍本书可“一窥门径”。
作者认为,人文乃相对天道而言,先民皆撼于天象,引为自身行为的规范,但春秋乱世,民生苦痛,神秘信仰并无实助,而儒家则力倡人文,使“天道远,人道近”成为主流。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不完整,人们较少关注玄远之事,当西方汲汲于人文主义运动时,中国却早已是以人文为核心的社会,只是其中的“人”是复数而非单数,因为个体的人不足与天地并列,只有集体的人才行,这成为后来走向近代化的沉重负担。
中国式的人文精神自有其特点,包括人文与天道契合、重此岸不重彼岸、伦理中心与经世取向、民本与尊君并行、敬祖且重史、文化人薪火相传等。科学崛起后,对人文精神构成挑战,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亦渐行渐远,但科学主义也带来种种问题与遗憾。本书作者认为,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言简意赅、寄托甚深,但科学能否与人文结合,不是改变一下态度,或现实有需要,就可实现的。国人读史,知古多于知今,故沉浸于昔日,而对科学妄加臧否,已成当下网络的通弊。在这本佳作的基础上,坊间如再能有一本同样精彩的科学史通识书,可称完璧。本书珠玉在前,以待来者。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探照灯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