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来自周口农村,画作走向世界!这位清华厨师的灵感源于泥泥狗
顶端地市
2024-10-30 15:44:44


清华大学甲所餐厅

有一位出版过20余本

儿童绘本凉菜师傅

他擅长用绘画技艺创新菜品

“厨”“画”相融,传播清华文化


他的绘画作品

外交部永久收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

还被翻译、出版到

亚洲、欧洲多个国家


他叫刘涛

来自河南农村

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独自到北京打工

到如今“厨艺”“画技”两开花

刘涛用热爱坚持

描绘了独一无二的斑斓梦想




一室之微,成艺术之梦



很少有人见过这样简陋的“画室”

受潮的水泥地凹凸不平

屋顶挂一根简单的LED灯管

床铺对面就是画板

颜料、调色盘、书本等

局促地挤在颇有年代感的木架上


“画室”虽小却整洁有序

床对面那块整面墙大小的毛毡板

整整齐齐地码着未完成的画作

创作完的画作原稿

被塑料纸包裹起来

小心摞起放在全屋“制高点”


图片

△因为房屋空间有限,刘涛基本都是站着作画

 

这间不足5平米的出租屋

就是刘涛日常居住、创作的地方

“这间房承载了我的许多记忆

主要是一个人在这里创作比较方便

不影响他人休息”

2016年,35岁的刘涛

报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研修班

由此来到这间小屋


那一个个走向世界舞台的作品

也都诞生于这方小小天地


图片
图片

△刘涛的代表作品《五色土和符号》,曾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赴欧洲多国巡展,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被外交部永久收藏


2019年,刘涛入职

清华大学接待服务中心

成为甲所餐厅的凉菜厨师

工作中,他一直在思考

如何把清华元素呈现到菜品之中

做到把“画技”和“厨艺”结合

 

图片

△刘涛在日常工作中


在厨师长的支持和指导下

他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

巧妙地将清华文化、建筑景观等

呈现在餐盘里

创作出形色兼具的“清华美食”

 

图片

△刘涛结合清华特色设计的菜品


遇到主题宴会

刘涛还会特意构思菜品

让客人一看到盘饰

就知道是定制版“清华心意”

 

美食与艺术

清华文化与接待品质

在此相汇、相融

让更多人在清华

体验味觉与视觉的精彩之旅


图片

△刘涛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创作的果酱画

图片

△2020年清华学子杨倩射落东京奥运会首金,刘涛为此设计的菜品



初心不改,梦想终开花



刘涛从小就喜欢画画

没钱买专门的绘画材料

他就用自制的糖精水跟同学换画纸

课本上的插图

烟盒包装、鞭炮纸上的图案

都成为了他绘画的启蒙


因为家境贫寒

刘涛十几岁就外出打工

家里人觉得“当厨师应该饿不着”

他就跟家里叔叔学做菜


图片

△刘涛青年时期留影


2004年来到北京之前

刘涛一直在老家做厨师

十多年间辗转了二十多个地方

漂泊拮据的生活

没能阻碍他想要画画的心


刘涛还记得

第一次拿到月工资130元

他把60元寄回了家

预留了5元零花钱

剩下的钱主要买书、笔和纸

每天工作之余

他就在这些用辛苦钱购买的纸张

一笔一笔勾勒着自己的绘画梦想


2009年,刘涛迎来了

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时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厨师

北航艺术馆创始馆长蔡劲松

被刘涛对绘画朴素而真诚的热爱

难能可贵的绘画天性打动

主动为他策划了个人展


图片

△“刘涛线描彩绘作品展”上,刘涛(左一)正在给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


从未接受过科班训练的刘涛

一直向往有机会跟随专业老师学习

在一次画展中

偶然看到了杜大恺教授的作品

心生崇拜

“别人告诉我

杜老师是清华美术学院的教授

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竟做起了去清华跟杜老师学画画的梦


从初受认可

到有机会在清华接受专业训练

追梦路上,刘涛又走了近十年


2016年初到清华时

刘涛坦言自己有过自卑

“别人都是专业学美术的

我就是一个没学过画画的小学生”

在跌跌撞撞的专业求索之中

他并没有执着于攀比与内耗

现实的差距

鞭策着他更为勤奋地创作


图片

△杜大恺教授(右)正在给刘涛指导作品


一次户外写生都没参加过

对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颇有了解

不会调色、画水墨画跑墨

熟练地用笔用色

找到绘画的形与神

刘涛也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

 

图片
图片

△2016年山东写生作品(左)

△2017年贵州写生作品(右)


2016年后,刘涛的新作品

陆续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

他本人也在2019年

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图片

△刘涛获得的部分证书


同时,刘涛的绘画风格

获得儿童绘本的青睐

自2019年起

他已经为25本儿童绘本配图

其中不乏自编自绘的作品

还有10本正在筹备中


图片

刘涛以民间故事为蓝本自编自绘的作品《人祖的传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第四辑)

图片

△刘涛自编自绘的作品《找太阳做朋友》入选“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览,在中华世纪坛展出



扎根传统,画韵扬世界



刘涛的书柜上

摆放着一个造型古拙的泥塑

黑色铺底

以明艳的绿、黄、红、白四色

彩绘点线和各种符号


“这是我家乡河南淮阳的泥泥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很多造型和符号的变化

与它有关的神话故事对我影响很深”

刘涛兴奋地介绍道


图片

△淮阳泥泥狗,又称“灵(陵)狗”,来源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最初是给伏羲人祖守护陵墓的仆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品


真实的个人生活与情感体验

造就了刘涛作品独特的艺术面貌

他用泥土作为绘画原料

擅长描绘不断变化的

线、点和符号

都是受到了泥泥狗的影响

蕴藏浪漫想象的中国神话故事

也成为他绘本创作的重要灵感


图片

△刘涛擅长用泥土作画,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相关颜料

图片

△刘涛用泥土颜料在毛巾上画的作品《福禄寿喜财》

图片

△刘涛以泥泥狗符号为灵感创作的作品


刘涛尤其看重儿童绘本的创作

孩子们是未来

孩子们能看到我的画

我感到很荣幸

如果还能让他们对画画产生兴趣

愿意探索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这是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图片

△刘涛创作的部分绘本。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曾评价:“刘涛的插画活泼、生动,富有特色,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韵味,泥泥狗保留了伏羲女娲时期的文化符号,增加了绘本的神奇性和历史蕴藉。”

图片
图片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为刘涛创作的绘本手写推荐语:“大凡酷爱画画的人,都心中有梦,且迷醉其中。刘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全部作品,均用泥制五色土在皮麻纸上绘就,最终用丙烯喷胶固定而成,色泽天然质朴,饱含泥土味道……”

图片

△北航教授颜新元(右)评价刘涛“是一位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巨大创新潜力的画家”


由刘涛配图的绘本

已走入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比如2020年出版的《好玩儿的汉字》

已在新加坡、希腊等国

出版发行


“我一直想让更多人

了解泥泥狗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了解我们丰富的中华文化

如果外国人也能知道

那就更好了

说到这,刘涛腼腆地笑了



画海无涯,热爱不觉苦



在刘涛的床头

贴着一张手抄《劝学诗》

如果仔细看

还能看到上面用小字写着

每日画画时间


“十几年前我读到这首诗

很受激励

想偷懒的时候看到这首诗

就感觉又有干劲了


图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天要忙于工作

一般只有在深夜和清晨

刘涛才有单独作画的时间

“晚上下班回来能画到十一二点

有时候也会到一两点

早上五点多起

画到八点左右再去上班”


别人问我累吗,我说我不累

画画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

每个线条、每个点

在我眼里都是有生命的

对我来说

能画画就很幸福


图片


空闲时

刘涛最喜欢做的事是

去图书馆看书在校园里写生

清华园的花鸟鱼虫、四季变换

都被他用细腻的笔触

定格为画纸上永恒的记忆


图片

△刘涛在校园内写生

图片

△刘涛描绘的清华风物


清华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留下来

回馈这方校园

无论是清华的氛围

还是清华提供的工作环境

又或者是这座园子中的人们

都成为了刘涛继续前行的动力


图片

△刘涛在清华体育精神的影响下创作的作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回首与绘画相伴的日子

刘涛感觉自己是幸运的

他特别想要感谢

每一位指导过自己的老师

和始终支持自己梦想的家人


在刘涛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亲友、同事

开始对画画产生兴趣

他的爱人也开始学习绘画

并且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他还会利用假期

参加公益美术活动

义务为小朋友们讲解创作故事


图片

△刘涛带小朋友们进行美术创作


图片


“如果可以

我会一直画下去”

 

一路走来,刘涛就像

他喜欢的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愚公、精卫、大禹……

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坚持不懈地做成了可能


祝愿刘涛

纸上春风,笔下生花

祝福每一个心怀热爱的你

都能成就色彩斑斓的人生


图片


统筹 | 陈韩梅 

文&排版 | 赵佳

视频 | 张馨予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陈韩梅

责编 | 苑洁

审核 | 刘蔚如

来源: 清华大学
编辑: 黄蓓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