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 15000 尊小佛像而得名,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面向丰满圆润,雕刻手法独特。宾阳中洞的释迦牟尼佛呈现出“秀骨清像”的风格,开启了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进程。极南洞下方悬壁的唐代坐佛,波状发髻,头面部呈俯视状,五官清秀,雕刻手法简洁明快,庄严慈祥。莲花洞的莲花藻井与供养天也极为精美,硕大的高浮雕莲花图案将莲花之美丽和圣洁完美解读。
龙门石窟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从北魏的秀骨清像到唐代的丰满圆润,佛像的风格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演变。同时,石窟中的题记和碑刻也是研究古代历史、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在龙门石窟留下的二十幅功德题记,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内,另外一品在慈香窑。慈香窑是一座小型洞窟,大多数有人不会注意到它,位置在龙门西山宾阳三洞和奉先寺之间,老龙洞的北侧
这里还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传说中,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凿开龙门山,使伊水得以向北流出,解决了水患。大禹治水时,面对龙门山的阻碍,他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用手中的神斧奋力劈开了山脉,让滔滔洪水得以顺畅地流过。从此,这里形成了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的壮观景象,也为后来龙门石窟的开凿奠定了基础。人们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在龙门石窟景区内还修建了禹王池。
而鱼跃龙门的传说也在此地流传。相传游息于黄河中的鲤鱼,在游到伊阙龙门时,会纷纷跳跃以翻过龙门成为龙。古代有一位名叫李冲的书生,他胸怀大志,渴望能够出人头地。听闻鱼跃龙门的传说后,他来到龙门山脚下苦读诗书。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后来,人们便将李冲的故事与鱼跃龙门的传说联系在一起,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如今,龙门石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据河南日报 2023 年 7 月 10 日消息,2023 年上半年龙门石窟景区接待游客 312 万人次,综合收入 3.63 亿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 2023 年度全球推荐旅游地名单(25 处)中,龙门石窟代表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入选“文化类”旅游地,是中国唯一入选的景区。截至 2023 年 7 月 10 日,龙门石窟景区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已累计发布宣传 2600 余条,粉丝量突破 150 万。2022 年继《龙门金刚》后,《云窟万象》再次出圈,全网播放量超 50 亿。
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龙门石窟虽遭受了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但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保护,如加固洞窟、修复佛像、加强监测和管理等,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石窟进行记录和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龙门石窟的魅力。
在岁月的长河中,龙门石窟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不倒。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传承着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让它的光芒永远照耀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