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前三季度首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发展北京
2024-10-24 21:50:32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2.9%、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4.1%……今天,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四季度重点工作。

前三季度

呈现三方面显著特点

北京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万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总体来说,前三季度首都经济呈现出3方面显著特点: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国家和北京一系列稳经济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特别是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端和需求端都有明显改善。

政策措施更加给力。

“两重”“两新”政策加快显效,北京市积极谋划“两重”领域重大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9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2%、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2.4%,截至10月20日,本市累计领取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格人数184.5万人,消费者使用资格数量87.5万个,收到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申请3.6万辆。

房地产政策进一步优化,降首付、降利率、调整限购等措施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国庆假期在售新房认购量、二手房成交量等市场关键指标显著提升。

金融政策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畅融工程”,推介重点项目总投资超3500亿元,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近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上,集中发布了北京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举措,将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更大力度统筹财政资金资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7.2%,安排第二批促投资真抓实干奖励资金20亿元,截至9月底已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09.3亿元。

产业政策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出台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80余项产业支持政策,设立的8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已累计投决项目额超9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约188亿元。

重点产业支撑有力。

信息、金融、工业增加值合计占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半,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成,前三季度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在京启动,北交所累计上市企业254家;在电子、汽车等行业带动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流量型服务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国际及地区航班量增加至1182班/周、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91%;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有效需求持续发力。

消费供给扩容升级,1-9月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2.9%。商品消费“上新”,1-9月新开大型商业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举办百余场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西直门、西北旺等10个商圈完成年度改造升级任务,与升级类消费相关的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5%和6.8%。服务消费“出彩”,前三季度服务性消费额增长7.1%,1-9月共举办大型活动1390场次、接待观众1303.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6%、53.1%,首届“京彩灯会”点亮园博园,WTT中国大满贯时隔63年重返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票房收入较去年增长80%,此外,近期还印发了促进家政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入境旅游“圈粉”,“BEIJING PASS”累计发行量超过1万张,1-9月接待入境游客271.9万人次、增长2.1倍。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灾后重建和增发国债项目拉动明显,反映实物工作量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9月同比增长2.7%。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出台实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措施及配套细则,带动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0.7%、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投融资创新深入探索,印发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规范推进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1-9月民间投资增长7.4%、增速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

进出口稳中有升,1-9月北京地区进出口额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总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1.44万亿元、增长3%,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53.5%。市属企业前三季度出口增长22.6%,表现亮眼。

发展新动能显效成势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基础不断夯实。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京部署77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累计布局建设9家新型研发机构,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产生全球首创晶体制备新方法等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以及18个北京市技术创新中心,1-8月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7.8%,1-8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增长17.4%,北京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科技集群中位列第3,较去年上升1位。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拓展至西城区、门头沟区。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每万人拥有5G基站55个、全国第一。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汇集数据总量超7000GB。印发“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备案上线大模型94款、全国第一。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600平方公里连片。1-9月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6%。

高精尖产业蓄势聚能,1-9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8.3%和9.6%,均高于规上工业、服务业平均水平。集成电路重大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5倍,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加快实施,推动诺华、韩美药业、礼来等一批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扩产扩建或落地创新研发中心,本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设立、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开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发布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首发“天工1.2MAX”、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天轶”,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国内民营商业航天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全球首个氢内燃机批量发电项目在京启动。印发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实施意见,布局发展气候韧性和生态环保、新型绿色专业服务等7类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工厂绿色分级评价,三、四星级工厂占比64.4%。

高水平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新动能的制度保障持续完善。

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累计落地近60项全国突破性“两区”政策,在全国推广4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率先实现民航、人工智能等6大行业领域数据合规出境,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保区投入使用,首个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为核心的亦庄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认定13家外资企业为“北京市全球服务伙伴”,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149家。

“北京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发布第三批2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加快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三季度非现场检查占比41.7%,推行“扫码检查”规范监督执法,市区街乡三级执法主体已实现100%“一码检查”工作,9624户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试点。完善“服务包”机制,1-9月为企业提供3.9万个服务事项、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9%以上。制播全国首档政企对话栏目《局处长讲政策》,多部门现场为企业解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发展新动能的空间更加广阔。

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北京中轴线”历时12年申遗成功、优化开通8条以大美中轴等为主题的观光巴士线路,服贸会、北京文化论坛、金融街论坛成功举办。

“新两翼”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星网雄安总部项目正式竣工验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114家,京雄141项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办理。城市副中心发展动能增强,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第二批市属国企总部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顶点公园”项目加快建设,三大文化设施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东六环入地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成功举办2024年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推介会,签约80个项目、投资额331亿元。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融合,京津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成立,京津冀联合发布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71项,正在举办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1-9月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968项、成交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8.4%。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力推进,印发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其他平原新城方案编制,“一区一策”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系列区域发展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城南地区已落成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南中轴博物馆群加快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开工;京西地区转型发展加快推进,首钢园成为服贸会永久会址,四高炉以首钢国际会展中心综合体身份首次亮相,220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京西智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百千工程”第一批示范片区209个项目完成90%,平谷“农业中关村”科研总部创新中心全面封顶,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实现项目启动建设。深化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1-9月514个支援合作项目开工458个、开工率89%。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访企拓岗”挖掘发布毕业生就业岗位8.7万个,举办首届蓝领工友市集招聘活动,1-9月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低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

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尤其是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消费季等活动带动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23.7%。1-9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

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老老人”“小小孩”得到良好照顾,出台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若干措施,新增养老家庭照护床位6244张,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644户;发布本市托育服务供需热力图,引导公办园、普惠园、社会力量、社区、用人单位等开展托育服务,累计新增普惠托位2.7万余个。

深化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167家医疗机构支持医保移动支付,489家定点零售药店支持个人医保账户非处方线上购药,1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7家定点零售药店参与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试点;建立87家互联网医院,28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1-9月PM2.5月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完成154座立交桥垂直绿化,建成27条城市画廊,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等试运行。

交通体系不断优化,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坝北)等进入空载试运行,累计开通通学线路287条、通医线路11条、通游线路26条,开展共享电动自行车试点,中心城区通过新建和错时共享新增停车位2.43万个。

基层治理更加精细,1-9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受理反映1771.5万件,解决率96.5%、满意率96.9%。

安全基础更加巩固,城市韧性持续增强,燃气管道、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分别完成612.4公里、1487公里。

第四季度

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展望四季度,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加显效,改革动力加快释放,科技创新持续突破,高精尖产业重大项目不断放量,四季度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经济回升、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狠抓增发国债、超长期国债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做好“两重”“两新”工作谋划,积极争取国家提前下达的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市级层面提前下达2025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有效需求,研究重点消费领域改革举措,加快推动环球一期后续建设和二三期项目谋划工作,出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优化文旅场所配套餐饮服务若干措施,推出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改进旅游交通服务,加快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梳理一批已纳入相关规划计划、前期工作较为充分、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将四季度作为前期手续办理“攻坚期”,采用并联审批、联审联批等方式加快推进,对符合条件项目予以先行用地政策支持,推动项目尽早具备开工条件,对明年一季度投资形成支撑。推进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高质量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

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

落实本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全面落实“一码检查”,推行“双扫码”工作机制,保证经营主体对检查标准的知情权;推动各部门非现场检查占比超过50%。深化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提前谋划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3.0方案,搭建全市统一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积极应对学龄人口高峰,优化基础教育办学资源布局、结构,研究谋划市属高校扩容。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支持国家实验室承担更多重大专项,推动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一期亮相,实现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出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五年行动方案。扩大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覆盖范围,构建工程师职业发展全周期服务机制。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创建,率先建设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出台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区4.0建设。出台量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评测中心、未来通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引领工程,办好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

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不断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年度任务,实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行。落实支持雄安新区一揽子政策,推动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配套商业年底开业。组建京津冀大设施联盟,加快推进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三个基地建设。加快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出台“两园一河”联动发展工作方案,完成平原新城各区“一区一策”方案编制。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制定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确保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研究制定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配套政策,积极推动社区嵌入式办托、单位办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办好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深入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年底前开通轨道交通3条(段)线路45.3公里,稳妥扩大共享电动自行车试点。加强暴雪、极寒等气象预警信息监测和供热等应急保障。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建筑施工、燃气、电动自行车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秋冬季防火。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