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许武章||北宋邵雍的宜阳情结暨相关诗歌赏析(三)
一轮明月皎洁如水
2024-09-07 22:26:22

北宋邵雍的宜阳情结暨相关诗歌赏析(三)

 洛水秋入景尤佳

 文/许武章

嘉祐七年(1062),北宋庚午科(1030)状元、仁宗朝重臣、与欧阳修有连襟关系的王拱辰(字“君贶”)任西京洛阳留守、河南府尹,慕先生之名,登门拜访,是年先生52岁。见先生居住狭窄,就将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名将安审琦(沙陀族)的故宅旧基,再挪用后唐宰相、名将郭崇韬废屋木料,建房30间,请先生迁居。退居洛阳的富弼命其门客孟约在其对门买园一处,两处皆有水竹花木之胜。先生甚是喜爱,将其命名为“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对此,先生有诗曰:“嘉佑壬寅岁,新巢始孱功”(《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记述了安乐窝的营造经过。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先生又一次深入寿安、福昌两地,游览了如诗如画般的洛川胜景,这年先生57岁。这次洛川之行,诗人以日记的方法,诗歌的形式,准确记录了这次行程。

8月6日晚,先生出洛阳城西门,溯洛而西,当晚落脚于奉亲寺,写下了《治平丁未仲秋游伊洛二川,六日晚出洛城西门,宿奉亲僧舍,听张道人弹琴》一诗:

向晚驱车出上阳,初程便宿水云乡。

更闻数弄神仙曲,始信壶中日月长。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人在旁晚时分,乘坐马车,出洛阳上阳门,第一程便留宿于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奉亲寺。夜间听张道人弹奏了数首美妙的神仙曲,此时才相信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8月7日,诗人到了这次出游的第二站——延秋庄,写下了《七日溯洛,夜宿延秋庄上》:

八月延秋禾熟天,农家富贵在丰年。

一箪鸡黍一瓢酒,谁羡王公食万钱。

这首绝句的首联描写了八月的延秋,是秋庄稼成熟的季节,农家的富贵在于丰收的年景。每餐只要有一盘丰盛的饭菜,一瓢薄酒,谁还羡慕那些俸禄万钱的达官爵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品质。
8月8日,先生离开延秋庄,渡过洛河,在寿安县张、赵、尹三位县吏的陪同下,深入南山,游历了胜景喷玉泉。喷玉泉位于今宜阳县锦屏镇东店村南的金牙山下,今称龙王冲,距寿安县城约5公里。古老的虢水流经金牙山的断崖处,飞流直下,冲入潭中,水花四溅,若玉似珠,故称喷玉泉,清代以“龙湫喷玉”被列为宜阳八景之一。唐代白居易、宋代司马光、范景仁都曾到此揽胜,留诗存世。这次先生游览喷玉泉,也不例外地写下了《八日渡洛,登南山观喷玉泉,会寿安县张赵尹三君同游》:

渡洛南观喷玉泉,千峰万峰遥相连。

中间一道长如雪,飞入寒潭不记年。

这首绝句简洁明了,浅显易懂。首联描写了喷玉泉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第二联描写了喷玉泉的形状。喷玉泉犹如一道长长的白雪挂在悬崖壁间,飞入寒潭,四溅若玉,这样的景观从古流到今,已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

8月9日,诗人歇息于寿安县衙,攀登了县南的锦屏山,写下了七言绝句《九日登寿安县锦屏山下宿邑中》:
                烟岚一簇峙崔嵬,到此令人心自灰。

上有神仙不知姓,洞门闲倚白云开。

这是一首描写登临锦屏山的绝句。锦屏山位于宜阳县城南。据《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第六》记载,圣历二年(699)“九月乙亥,如福昌县,曲敕。戊寅,复于神都”。这段话的意思是:武则天曾于公元699年9月24日巡幸福昌县,27日返回神都洛阳。武则天这次出行线路大体是从神都洛阳出发,驻跸寿安城显仁宫内,再西行过永济桥,最后到达福昌县城。当武则天车驾进入寿安城,看到城南山势壁立如屏,翠柏如黛,一时兴起,提笔榜书“锦屏奇观”,锦屏山名由此诞生。

这首诗描述了锦屏山高大耸立,一簇缥缈的烟雾笼罩着山头。在锦屏山上看到有道家的修炼洞府,但不知道仙家的贵姓与大名,洞门在白云的衬映下闲闲地敞开着。

是日,诗人又游览了寿安城西南的叠石溪,写下了七言绝句《叠石溪》:
并辔西游叠石溪,断崖环合与云齐。

飞泉亦有留人意,肯负他年向此栖。

寿安城(今宜阳县城)西侧紧临小西河,小西河今称李沟河,古称藻涧、铁藻沟、铁李沟。此水南源北流,发源有二,其西水发源于五里坡北麓的水河沟;其东水为黄楝沟水,发源于大雨淋的彭沟。二水在今李沟矿附近交汇,再北汇杏树坪水(今已断流)后流出谷口,在宜阳城西北注入洛水。而叠石溪就处于二水交汇处的东南,诗人在这首诗自注中写道:“叠石溪在县南五六里”,记载了叠石溪到县城的距离。康熙《宜阳县志》记载:“叠石溪在县南亢家庄。”记述了叠石溪所在的地方乃昔时的亢家庄。光绪《宜阳县志》记载:“叠石溪在铁藻沟东差,有石层叠,水声淙淙。”记载了叠石溪的位置处于黄楝沟的东岸。如果从宜阳城西街出发,沿着小西河东岸南行,过李沟矿区(俗称八十亩地)到达大雨淋村委,叠石溪约在村委北200米,当地人音转称之为“叠石齐”。

这首诗描写了先生在友人的陪同下,并辔骑马游览叠石溪。这里群山环绕,悬崖壁立,高耸云端。从峭壁上飞流而下的泉水哗哗作响,似乎昭示着挽留之意。怎么能辜负优美山水的留人之情,将来这里可成为憩息养老之地,表露了先生有意筑庐叠石溪的想法。由此可以肯定地说,当年先生卜筑的首选地当在叠石溪。

先生离开寿安县城,西行过永济桥,写下了《十日西过永济桥》一首:
十日西行过永济,时时细雨湿衫衣。

多情会得山神意,犹恐行人欠翠微。

诗人首句即点明了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时间和地点。先生冒着濛濛细雨,向福昌县进发,衣衫尽湿。诗人由此感叹多情的山神懂得行人的意思,担心游者看不到山光水色的青翠缥缈,故而降雨以助。

过了永济桥,西行,到达“宜阳故城”。“宜阳故城”即今宜阳韩城镇东关村、王瑶村至城角村之间,此城乃战国时期韩国宜阳城,也是东方六国抵御强秦的桥头堡。公元前308年爆发的秦、韩“宜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先生行走至此,写下了《过宜阳城二首》。

其一
六国区区共事秦,疲于奔命尚难亲。

如何杀尽半天下,岂是关东没一人?

这是一首凭吊诗。这首诗首先点明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的愚拙,他们共同侍奉西方的秦国,常年忙于奔走应付仍然得不到秦国的亲近。秦国几乎杀尽了半天下的六国人民,难道关东地区就没有一人揭竿而起予以抵抗吗?

诗人在宜阳故城,自然会想到灭秦的功臣张良,因为这里是张良的故里。张良(?-前186),字子房,封留侯。其故里位于今宜阳县柳泉镇纸坊村,其村名以其字“子房”为名,后演变为“纸坊”。张良之墓位于宜阳故城东2里,今宜阳韩城镇官庄村北,清雍正二年(1724)十二月,河南府(治今洛阳)知府张汉曾题墓“留侯塚”,现残碑犹存。先生以张良为背景,写下了第二首凭吊诗。

其二
当日宜阳号别都,奈何韩国特区区?

子房不得宣遗恨,博浪沙中中副车。

这首诗的首句即点明了宜阳城的历史地位。战国时期的宜阳城号称韩国的陪都,当时韩国仅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如何抵御强大的秦国,最终被秦所灭。张良得不到宣泄韩国被灭的遗恨,就派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伏击秦始皇,结果只砸中了副车,没有成功,张良由是逃到了下邳(今属江苏徐州市),隐藏了起来。其后随刘邦起事平天下,帮助汉高祖建立了汉朝,为“初汉三杰”之一,有帝师之称。由于张良功高卓著,名显乡里,后世与其次子张辟僵一同被祀入宜阳县“乡贤祠”内。

8月11日,诗人再一次长途跋涉来到福昌县。刚到福昌,就遇到了濛濛秋雨,诗人见景生情,写下了《十一日福昌县会雨》这首诗:

云势移峰缓,泉声出竹迟。

此时无限意,惟有翠禽知。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刚到福昌,就遇到了秋雨,在濛濛细雨中见景生情,仅用二十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眼前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描写福昌的秋雨过后,云雾在天空中弥漫漂移,慢慢地将洛河南岸的山峰遮蔽,山峰时隐时现。由于雨水之故,近处泉水流动的声音从竹园深处传出,久久没有退去。此时无限的情趣意境,唯有栖息于竹林深处的翠鸟能够领略到。
    诗人到达福昌之后,很快依寿安县令、县尉的送别原诗同韵,写下了《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寄往寿安:
                不向红尘浪著鞭,殊无才业合时贤。

本酬壮志都无效,欲住青山却有缘。

翠竹阴中开缥帙,白云堆里揖飞泉。

锦屏正与南溪对,他日从游孑孑传。

这是一首七律诗。首联描写了诗人不随便向红尘世界努力追求功名前程,自己缺少才学不符合当代贤达的出世要求。颔联描写诗人本应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随时间的流逝都没有效果,反而对游山玩水的欲望有一定的缘分。颈联描写在翠竹荫中去读书,在飘忽的白云堆中观赏瀑布飞泉,这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生活。尾联描述了锦屏山与叠石溪相对,将来可与一众有德才的人结伴而游。这是康节先生再一次向寿安县尹、尉,传递了有意卜筑叠石溪的愿望。

到达福昌的第二天,诗人在福昌王姓县令的陪同下,渡过洛河,开始游览龙潭寺。诗人自注:“潭在南山,去县十五里”。这里的“县”当指福昌县。龙潭寺位于今日宜阳县张坞镇程屋村南,因其寺院附近有黑龙潭而名。该寺院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周天和元年(566)之前,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其遗存建筑多为此时。先生在游览龙潭寺时,写下了《十二日同福昌令王赞善游龙潭》二首。这首诗标题中的“王赞善”,是对时任王姓知县所兼虚职的敬称,并非王姓知县的真实名字。“赞善”乃“赞善大夫”的省称。

其一

一潭冷浸崖根黑,数峰高入云衢碧。

游人屏气不敢言,长恐雷霆奋于侧。

第一首是对寺院附近黑龙潭的描写。诗人描写了深幽的黑龙潭,由于冷水的长期浸泡,致其崖根部颜色黝黑,附近几座高高的山峰环绕,碧绿的峰峦耸入云端,像是出通向碧天的大道。游人来到这奇异险峻的地方,憋住气不敢高声说话,担心惊险的岩石滚落到自己的身侧。

其二

水边静坐天将暮,犹自盘桓未成去。

马上回头更一观,云烟已隔无重数。

第二首描写诗人对龙潭寺的留恋。先生在龙潭寺水边静静地坐到傍晚,尚且还要逗留没有离去的意思。他依依不舍地骑在马上,回头一看,越发增加了对此地的流连,此时云雾已经遮挡住了无数山峰。

13日,诗人再一次游历了福昌附近的上寺和黄涧。在游历这两个地方时,写下了《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七言绝句诗二首:

其一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不向此中寻洞府,更于何处觅昙花。

这是一首描写上寺的哲理诗。诗人对上寺自注“在县北”,这里的“县”当指福昌。先生在这首诗中告诫人们不要一味地去追求修炼的形式,若是内心觉悟,就是在滚滚红尘中,也能超出一切色相意识到达真实境界;若是没有了悟,即便是出家云游,闲云野鹤,也和茫茫迷惑的众生无有差别。不在此处寻找安闲清幽的神仙洞府,还要到那里去寻找修炼的寺院呢?这里的“尘境”即佛教所称的现实世界。“真境”佛教称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真实境界。“洞府”谓神仙所居之地。“昙花”借指佛门。

其二

堪嗟五霸争周烬,可笑三分拾汉余。

何似不才间坐处,平时云水绕衣裾。

这是一首描写黄涧的绝句。黄涧,诗人自注“在县西”,这里的“县”指福昌。黄涧水今称水沟庙水,《水经注》称之为“黄中涧水”,当地居民音转为黄翠沟、黄差沟。此涧源于宜阳高村乡北王村南沟,经三乡镇的王岭、水沟庙、南村注入洛水。此涧缘于秦末高士黄石公隐此而名。其发源地的北王村古称“黄花村”。其村南沟内有黄石公洞,相传为黄石公隐居地,其洞毁于近年。而处在黄涧南口的水沟庙村,古称“黄涧村”。此村东距福昌2.5公里,今隶宜阳三乡镇管辖。以上带“黄”字的地名,均源自于对黄石公的纪念。黄石公乃西汉谋臣、政治家张良之师。据宜阳旧志记载,黄涧口上以前曾有“纳履桥”(也称黄涧口桥)建筑,是纪念张良纳履桥上拜黄石公为师的遗址。

这首诗首联感叹历史上春秋五伯争霸,使得周王朝化为灰烬;更可笑三分天下的魏、蜀、吴,把汉室天下瓜分的没有剩余。明面上描写周、汉一统江山被“五霸”“三国”瓜分不余,暗喻着张良辅佐高祖打下的江山今又何在?后联描写何如像我一样,虽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能在悠闲自得中漫游于山水之间,诗人在这里具有多么高旷的闲情逸致啊!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和张良、黄石公在黄涧口的传说,黄涧口的神庙供奉的神主或为汉留候张良,或为他与老师黄石公的合祀神庙。后随时间的推移,神庙的废毁,黄涧村名逐渐脱变成了“水沟庙”村。

14日,先生在福昌县衙的东轩,题壁写下了《十四日留题福昌县宇之东轩》这首七言古诗:

洛水秋入景尤佳,微雨初过径路斜。

水竹洞中藏县宇,烟岚坞里住人家。

霜余红间千重叶,天外晴飘数缕霞。

溪浅溪深清潋滟,峰高峰下碧槎牙。

鸟因择木飞还远,云为无心去更赊。

盖世功名多龃龉,出群才业足咨嗟。

浮生日月仍须惜,半老筋骸莫强夸。

就此岩边好筑室,乐吾真乐乐无涯。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洛水进入秋季,两岸景色异常优美;微雨初过,山路弯弯。县衙就藏在这水竹相映的洞天之中,烟雾缭绕的山坞里住着庄户人家。秋霜之后,经霜染而红的千重树叶,遍布山间峰峦;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着缕缕霞光。溪水或浅或深,清澈盈溢,碧波荡漾;山峰或高或低,绿树成荫,错落有致。良鸟择木而栖,含情默默,飞得再远,也要归来。白云飘荡空中,无意远离,但去的更远。盖世功名的伟业多数是在独树一帜、力排众议中建立;出众超群的才能,只有在取得事业圆满的时侯,才能得到人们的赞叹。尽管人生空虚无定,但岁月时光仍需珍惜;到上了年纪的时候,身体的筋骨已不如当年,做事要量力而行,不敢再逞强夸能。就在此地的岩石边筑造一处茅屋陋室,在这个美妙的世界里,使我欢乐,让我真正获得欢乐,让欢乐永远伴随我。

8月15日,诗人结束了福昌之游,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十五日别福昌,因有所感》:

连昌宫废昌河在,事去时移语浪传。

下有荒祠难问处,古槐枝秃竹参天。

这是一首凭吊连昌宫的诗。诗人这次游历福昌县时,再一次来到三乡,虽然知道连昌宫早已废墟不存,但滔滔不绝的连昌河水依旧潺潺地流淌着。随着时间的流失,有关唐明皇和杨贵妃在连昌宫内奢侈豪华的生活仍在民间流传。看到野外荒废的祠堂庙宇,已难问出哪里是连昌宫的废墟遗址;唐代国道两侧的古槐枝桠苍老,道旁的修竹却依然挺拔参天,唯有这古槐修竹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

诗人离开福昌的当日,又返回寿安城,此日恰逢中秋佳节,诗人就此写下了《是夕宿至锦屏山下》:
寻常看月亦婵娟,不似今宵特地圆。

疑是素娥纾宿憾,相逢为在锦屏前。

诗人描述了平常所见到的月亮皎洁明亮,非常美好,但不像今晚的月亮格外地圆。我怀疑嫦娥解除了对牛郎的情怨,两人今晚的相会就在锦屏山前。

8月16日,先生离开福昌之后,依福昌令王赞善赠诗之韵,写下了《十六日依韵酬福昌令有寄》,以表示对福昌令接待的感谢。

道义相欢岂易亲,古称难处是知人。

文章不结市朝士,荣辱非关云水身。

话入精详皆物理,言无形迹尽天真。

他时洛社过从辈,图牒中添又一邻。

这首诗描写先生与福昌令在道德义理上相谈甚欢,难道这是两人容易亲近的理由?古代有一种说法,人到难得相处之时就能认知人的品行。因为文章不结交市井庸俗之辈,不献媚于朝廷为官之人,荣辱不是云游山水之人要关注的事情。话题进入精辟详细之处全是涉及万物的道理,言语不拘礼法尽情于质朴率直。将来洛社名流交往活动时,表册中又多了一位亲密朋友。尾联实际上是先生以诗的形式邀请福昌令参加洛社活动。诗中的“洛社”当指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在洛阳组织的诗社,而非元丰五年(1082)文彦博牵头在洛阳组织成立的“耆英会”。

17日,先生仍逗留寿安城内,有张姓、孙姓二位朋友惠赠先生茶叶,先生写下了《十七日锦屏山下谢城中张孙二君惠茶》这首诗:
                山似捼蓝波似染,游心一向难拘检。

仍携二友所分茶,每到烟岚深处点。

这首诗描写了寿安城南的锦屏山峰好像清洗搓揉过一样黛蓝洁净,城北洛水的波涛也像漂染过一样水光潋滟,我的游荡之心一向难以约束。我仍要带上二位朋友惠赠的茶叶,每次到山林深处云雾升腾的地方再围炉煮茶,以品香茗。

就在这日傍晚,也是诗人离开寿安城的前夜,先生站在寿安城的高处,举目远望,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寿安县远望》:
休叹浮生荣与辱,且听终日水潺潺。

遥穿暝霭孤鸿去,横截野烟双鹭还。

佳树排青岩下圃,好峰环翠县前山。

报言名利差轻者,少辍光阴到此间。

这首律诗告诫人们不要叹息短暂虚幻人生所遇到的荣华和屈辱,姑且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终日潺潺流动的水声。遥望穿过傍晩烟霭的孤鸿远远地飞去,一双白鹭在荒僻处霭霭雾气中横插而还。一行行碧绿的嘉树一直排到悬崖下的田园,青翠优美的山峰环绕于县署之前。诗人劝告那些不热衷追求名利的人,不要浪费时光,抓紧来寿安这个地方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吧!

到了18日,诗人离开寿安城,沿着城东的牵羊坡古道,前往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平等村附近的紫荆山下)省墓,那里长眠着诗人的父母。省墓毕,诗人沿着伊水,过龙门,回到安乐窝,结束了这次长达13天的寿安、福昌之行。(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许武章,男,汉族,自号鹿苑樵夫,生于1958年4月,1975年元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鱼泉村人。先后服务于宜阳县外贸局、经联社、卫生局、洛阳好射手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校注民国7年版《宜阳县志》(合著),全书约108万字,2012年1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结集《宜阳文史钩沉》,全书约50万字,2022年8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印象宜阳——风土篇》(合著),全书约30万字,2024年元月发行。


  

#双星计划2周年#  
#新星计划4期#  
#创作挑战赛五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