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养老新青年】“90后”遇上“90后”!探秘25岁职业养老康复师的日常
河南民政
2024-08-27 20:36:17

养老服务,作为民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离不开养老人才的培养。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走进养老服务领域的最前线,用年轻活力和专业技能服务老人,同时也从老人身上获得慰藉和自我实现。

顶端新闻深入挖掘并展现年轻群体在养老产业中的贡献与风采,激发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促进养老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今年25岁的杨浩,刚刚告别了他在医院的康复治疗工作,来到位于荥阳的郑州市祥和瑞乐养老院。

每天给老人们进行站立、行走、肢体活动等康复治疗,帮助90岁的爷爷奶奶们从不会吞咽到会吃饭,从久坐轮椅到能走路……当“90后”的他遇上90岁的他(她),杨浩徜徉在爷爷奶奶们赞许的笑容里,并希望用专业技能让他们的“夕阳”更红。

现场:他每天帮助近20位老人康复这些“小事儿”

站立、行走、吞咽,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是“本能”的动作,对于很多有脑损伤的老人来说,需要通过长期艰难的训练,才可以完成。

近日,在郑州市祥和瑞乐养老院的二楼康复大厅,杨浩正在为老人们进行康复治疗。利用定期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再加上对吞咽肌肉的手动按摩,过去完全不能吞咽的“新老人”王同(化名),现在已经可以吞水了。

像王同这样的老人,在祥和瑞乐养老院还不少。据了解,祥和瑞乐养老院里共住约150位老人,经过院方筛选,符合做康复条件的老人约有30人,实际做康复的老人则有近20人。

除了吞咽,为老人做PT(肢体运动康复治疗),利用康复设备、帮助久坐轮椅的老人站立行走,这些也是杨浩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老人们虽然不是每天做康复,但每位老人做康复的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所以工作量也是比较饱和的。”杨浩从早上8点开始正式工作,一上午主要服务于站立和行走的老人康复,中午看护老人用餐,下午2点开始为部分老人做PT康复和吞咽治疗,还要巡视住房,为有需要的老人做些简单的治疗。

杨浩告诉记者,他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参与康复治疗的老人,从肢体到情绪,都在慢慢地变好,“收获了很多老人的笑容,这也是我做这个行业的原因”。

转变:从医院到养老院,“90后”遇上“90后”

在来到祥和瑞乐养老院之前,1999年出生,今年25岁的杨浩,在3月份刚刚结束了在郑州市一家二甲医院的康复师工作。

“其实在医院也挺好的,工作内容和这儿(养老院)也差不多,但感受的差异很大。”杨浩说,在医院时,他接触的病人大都是ICU中的重症患者,脑损伤很严重,很多患者已经失去了意识,而且重新恢复意识的可能性很小,做康复只是延缓身体机能的退化,为恶化的速度做“减法”。

在养老院,大部分老人都是有意识的,杨浩通过对这些老人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看到老人的进步,不会吞咽的会吃饭,久坐轮椅的能走路,“我是在为老人的生命快乐做‘加法’”。

在劝说老人做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困难。杨浩告诉记者,有意识的老人知道自己的某方面机能“失灵”,他们可能因此而封闭自己,情绪低落。

如何打开老人的心扉,让他们相信自己会有变好的可能,并接受康复治疗,是杨浩工作的挑战。但这个挑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无非“用真心换真心”。

“我们院有一位90岁的老人,他从最开始的拒绝沟通,到后来每次家里送东西都邀请我去他屋里一块儿吃。”杨浩介绍,这位老人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因为身体的原因,常年不出门,也不怎么和外人沟通,导致他的情绪也很差,刚住养老院时经常失眠。

在老人刚住院的时候,杨浩就给他做了评估,认为老人可以试试康复治疗。尽管在沟通的前期,老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杨浩也没有什么主动沟通,但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老人明显感到自己身体的好转。

“有一天,老人在做康复的时候,他突然给我聊起了他的从前……”自此之后,老人和杨浩的话也多了起来,杨浩能感到和老人的关系正在增强。

心声:“我只想让他们越来越好,在这儿生活得快乐”

真正让杨浩选择留在养老院,做老年康复的原因,也是“真心相待”的成就感。

“这种关系是可以治愈人心的。”杨浩表示。

“做老年康复,更多的还是自己的真心,自己认同就够了。”杨浩说,他的父母和女朋友对他选择老年康复都是完全尊重,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

当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时,杨浩告诉记者:“我每天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爷爷奶奶们,我只想让他们越来越好,在这儿生活得快乐,没啥其他规划。”(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实习生 邢艺潇)

来源:顶端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