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特色种植齐发力 绘就田园好“丰”景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4-10-28 10:32:22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李萌萌 通讯员魏蓝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年年初以来,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聚焦特色农业发展赛道,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调结构、兴产业、拓思路,推行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引导各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红薯喜丰收,田间地头收获忙

走进钜桥镇岗坡村饮马泉薯业种植基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铺满田间地垄,村民们正忙着分拣装箱,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不方便,今年一直在这里务工,从育苗到收红薯,我基本上都在。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儿挣钱,每天都能挣150元左右,我非常满足。”岗坡村村民王大姐一边分拣红薯一边说。

据了解,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是第一批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以红薯苗培育、销售为主要经营内容,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岗坡村及周边地区合同种植农户1600户,发展红薯种植2万多亩,每年每户平均增收1.6万元,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走出了一条“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产业延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同时,合作社长期带动钜桥镇脱贫户、监测对象及留守妇女、老人等就业100余人,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种植小米椒,奏响增收“椒”响曲

近日,走进钜桥镇耿屯村小米椒种植基地,宽广平整的田野里生机盎然,绿意葱茏的辣椒树上挂满了鲜红的小米椒。60多名村民正在田间采摘、装篮,忙得热火朝天,现场一派丰收景象,奏响了增收的“椒”响曲。

“我们今年种植的辣椒长势格外好,挂果率高,9月以来,我们已经采摘了4次,采收期将持续到10月底。预计每亩产量在6000斤左右,收益保守估计有1.2万元。”基地负责人袁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地说。

据了解,耿屯村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辣椒、西瓜、西红柿、油桃等特色种植产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每年每亩地可得到10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带动村民实现双向增收。目前,耿屯村仅辣椒种植就长期带动就业100余人。今年夏季村里种植的西瓜、油桃也获得了大丰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药材种植,开出致富良方

在淇滨区钜桥镇三里屯村药材种植基地,一阵阵药香沁人心脾,目光所及,翠绿成片,黄芩株株饱满,长势喜人,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良方。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钜桥镇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群众增收为导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发展中药材种植,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丹参、黄芩、紫菀等药材的种植,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群众或是直接种植,增加收入;或是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收取土地流转金;同时,在基地务工获得报酬。目前,在岗坡村、三里屯村、耿屯村等处种植药材近千亩,每亩地收益在8000元左右,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为200多名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用药“财”打造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药”匙。

玉米套种大豆,实现一地双收

“在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好处多多。单一种植玉米,每亩地有1000元左右收入;套种大豆后,不仅玉米产量不减,还能收许多大豆,每亩地至少再增收500元。此外,复合种植还能改良土壤、增加田地肥力。”在钜桥镇老鸦章村,种植户王先生告诉记者。

俗话说得好:“玉米套大豆,十年九不漏。”近年来,钜桥镇指导种植户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确保粮食稳产丰收。2024年全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共800多亩,主要采用“4+4”模式种植,即4行大豆+4行玉米,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厘米。通过缩株距、保密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可以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且多收一茬大豆。

“近几年,我们推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到了稳产又增收的效果,并且上级财政每亩地有专项补贴资金,种植户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钜桥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张伟强介绍。

下一步,淇滨区钜桥镇将持续走产业多元化、特色化、高效化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富民增收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