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11月22日,记者从济源获悉,截至目前,济源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9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共办结省级科技创新需求25项、市级科技创新需求67项,6家单位申报“科技副总”岗位及技术难题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导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和“借梯登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截至目前,济源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9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正加快投入运营;龙兴钛业正牵头组建“河南省特种钛氧化合物功能材料产业研究院”;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与济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新的高能级创新矩阵正加速崛起。
此外,济源还先后与豫西四地市签署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科技创新框架合作协议;出台《济源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并组织首批申报工作;首批13家单位29人获得初级技术经纪人证书,加快建设中级技术经纪人队伍;落实落细财税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225家科技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探索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项改革,对科技项目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不断释放创新主体活力。2023年,济源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7.12亿元,同比增长63.4%,占GDP的比重达3.44%,高于全省1.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今年1至8月,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81.2%。2家企业科研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