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清韵
作者/袁德利
在夏日的晨曦中,清风徐来,水面微波荡漾,仿佛是大自然轻柔的低语。走近那片池塘,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荷花,犹如少女的笑颜,娇羞而又妩媚。荷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这片清幽的水域,荷花不仅是自然的宠儿,更是诗人心中的灵感源泉。
晨曦初露,露珠轻轻挂在荷叶上,宛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露珠滚落,宛如一颗颗明珠坠入水中,泛起涟漪。此时,荷花在晨光中愈显娇艳,花瓣如绸缎般柔滑,白的似雪,粉的如霞,仿佛是大自然用心调配的色彩。朱自清曾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色朦胧,荷塘清幽。”此刻的荷塘,正是那月色的延续,静谧而又清新。
走近池边,轻轻俯身,嗅一嗅那淡淡的清香,仿佛是那一缕缕清风中夹杂的幽兰之气,令人心旷神怡。荷花的香气并不浓烈,却如同那温婉的女子,散发出淡淡的魅力,令人陶醉。细细品味,仿佛能听见她在轻声吟唱:“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无人问津。”她的孤傲与清雅,恰似那一池清水中的倒影,宁静而又深邃。
荷花的生长,似乎与世无争。她扎根于淤泥,却不为污浊所染,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在炎炎夏日,烈日当空,荷花却依然挺立于水面,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她的坚韧与不屈。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荷花以她那高昂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时光流转,阳光透过树梢洒在荷塘上,波光粼粼,宛如撒下了一层金色的细沙。此时的荷花,愈显得鲜活,愈显得灵动。微风轻拂,花瓣轻轻颤动,仿佛在与水波嬉戏,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朱自清在《春》中写道:“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而此时的荷花,正是夏日的象征,承载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而在这片宁静的荷塘中,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打破了这份静谧。它们似乎在为荷花伴奏,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或许,正是这份和谐,让荷花在浮躁的世界中显得格外珍贵。正如王国维所言:“人间词话,花间一壶酒。”在这片荷塘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随着夕阳西下,荷花在余晖中愈显柔美,仿佛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此时的她,宛如一位静谧的女子,安详地守望着这片水域,似乎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提到:“荷塘月色,心中无限的惆怅。”而我在此时此刻,心中却充满了宁静与满足。
荷花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外表,更在于她那份超然的气质。她教会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澈与纯粹。正如那句古诗所言:“我自岿然不动,岂因风雨而改变。”在这片荷塘中,我愿意与荷花为伴,感受她的清韵,聆听她的心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荷花依然在这里,静静地绽放,永远守护着那份属于夏日的美丽。
袁德利,男,1968年8月5日出生,辽宁盖州人。1989年7月25日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临床工作34年,独自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两项,专著两部。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68篇,生命健康教育性科普文章六百余篇,省市级科技成果7项,发明实用型专利两项。热忠于公益事业,助残帮扶,资助大学生,多次到地震灾区去医疗援助,被多家电视电台报道过。《人民公仆》2014年8月刊以《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在全国独家报道。2015年被第二届医药行业“青年才俊生命英雄”当选为“探索之星”。
音乐代表作品《北海嘲鸣》等。著有文学作品集《仰山之恋》《乡书何处》被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营口市政协文史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