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感恩教育兴起中,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教?—— 学会感恩这样引导
北斗作文
2024-10-16 13:28:48
在感恩教育日益兴起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仍有不少孩子不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付出的尊重、认可和回报的意愿。孩子不懂感恩,不仅会影响他们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系,更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教导这些孩子学会感恩呢?这需要我们探索一些新的途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句古训深刻地阐述了感恩的内涵。孩子不懂得感恩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把父母的辛勤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对老师的教诲毫不珍惜,对于朋友的帮助也没有感激之情。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被过度溺爱,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使他们没有机会体会到他人付出背后的艰辛;也可能是缺乏相关的教育引导,没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要教导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珍惜身边的一切。在家庭中,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比如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像做饭时让孩子帮忙摘菜,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明白一顿饭从食材的采购到上桌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当孩子穿着新衣服时,可以给孩子讲述衣服的制作过程,从棉花的种植到织布、裁剪、缝制,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在学校里,珍惜学习用品,爱护学校的设施设备,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来之不易。通过珍惜,孩子能够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付出,从而为感恩奠定基础。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是培养感恩之心的关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理念可以延伸到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当孩子抱怨父母管得太严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父母,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担忧孩子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压力和责任。在学校里,如果孩子对老师的批评不满,老师可以让孩子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学生,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当学生不配合时自己会有怎样的心情。通过换位思考,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良苦用心,进而产生感恩之情。


分享家庭故事和家族历史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恩教育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是家庭的集合。” 每个家庭和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先辈们的努力、奉献和爱。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家族的奋斗史,比如祖辈们如何白手起家,如何在困难时期坚守家庭、抚养后代。讲述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他们今天所享受的生活是家族成员一代代努力的结果,从而对家族产生感恩之心。在家庭内部,也可以分享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为了孩子所做出的牺牲和改变。孩子听了这些故事后,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付出之上的,进而懂得感恩。


鼓励孩子表达感激之情也是学会感恩的重要环节。“语言是心灵的窗户。” 虽然感恩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上,但真诚地表达感激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感激说出来。例如,在家庭中,每天晚上可以设置一个 “感恩时刻”,让孩子说出当天最感激的人或事。在学校里,当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后,老师可以鼓励受助者向帮助者表达感谢。这种表达感激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更加注重他人的付出,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让孩子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感恩的新途径。“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孩子能够看到社会上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例如,参加社区的义工活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孩子会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幸福是多么宝贵。在学校组织的慈善捐赠活动中,让孩子捐赠自己的旧衣物、书籍或者零花钱,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可以给他人带来改变,进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


此外,家长和老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身教重于言传。” 如果家长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对他人的帮助充满感激,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老师如果在学校里对同事、对学生充满感恩之心,以感恩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孩子也会效仿。


孩子不懂得感恩是一个需要我们积极解决的问题。通过让孩子学会珍惜、换位思考、分享家庭故事、鼓励表达感激、参与公益活动以及发挥家长和老师的榜样作用等学会感恩的新途径,我们能够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使他们成为有感恩之心的人,这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