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冬日创作季#
第十章 亡羊思补牢 城阳楚王城
6月9日早上起来,我吃过早餐,打车到市委大楼,拜见市直工委书记 黄振国先生,他知道我的辛苦,就送我9本他的著作,又预付我600元钱。 我真的很感激他,去年他帮我售100本书,今天他又这样帮助我,真让我感 激不尽,与他依依道别,他又送我到电梯口,我不敢看他关注的眼神,怕眼 中的泪水忍不住流出。出了市委大楼,我坐车到车站,坐上到城阳城的车。
在城阳城,我了解到很多相关资料。
战国晚期,作为楚国地域的淮河上游国黄国遗民后裔黄歇,是怎样由一 介外族平民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声名显赫的战国的公子?作为一个非 王族的人,非有超世之才和朝廷执鼎人物不可。从史料记载中我们知道,公 元前278年春,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破鄢郢,焚烧了楚先王陵墓,楚顷襄王 被迫逃至城阳,大批楚国奴隶主贵族聚集于此。城阳城就是楚王城,原是楚 武王攻破申国时所筑,当时称为“城阳”。
面对如此惨败的局面,楚顷襄王想起了被自己放逐到赵国的谋臣庄辛, 就派人把他请到楚王城,这也就是“亡羊补牢”的典故。其中,楚顷襄王与 庄辛的一段对话如下:
楚顷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 迟也……’”(引自《战国策·楚策》)
楚顷襄王任庄辛执掌军政大权,以“亡羊补牢”的精神培养人才,力挽 败局,驻守楚王城,凭借义阳三关与淮河天险,挡住了秦兵的进犯,这才使 楚国有了喘息的机会,在陈(今河南淮阳)重建郢都,楚国历史又延续了55 年。这段历史的大致时期是在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73年。黄歇是在公元 前273年前后被任为左徒,估计是庄辛的发现和引荐,才使他脱颖而出。
庄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计前嫌,高风亮节, 一片丹心,并将“亡 羊补牢”的理论化作楚国君臣及万民上下一心的一种生存精神信念而付诸后 来的实践。
庄辛派兵驻守“义阳三关”,阻挡秦军北上,用“申息之师”,借淮河天 险布防,挡住后援秦军南下,并在西线与秦军展开了激烈地争夺, 一度收复 被秦军攻占的长江沿岸的15座城邑,并在那里设置郡县,抵御秦军,楚国终 于在楚顷襄王的一声喘息中缓过一点劲来,在信阳的楚王城住了3年后,迁 徙陈国旧地,重建郢都,使楚国绝处逢生。
黄歇的封号春申君,他对“申”如此念念不忘,或许就是他在“申”城 得到庄辛赏识,被引荐给楚顷襄王,楚王认为黄歇能言善辩,又懂周礼,就 委以重任。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73年此间5年,也就是黄歇步入楚国政 坛的时候,与史料记载相吻合。
城阳城:历史悠久山灵水秀
说起城阳城,对没有来过信阳的人可能了解得并不深,但提起亡羊补牢、 叶公问政、孔子至楚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那就是家喻户晓了。城阳 城,即楚王城,这座承载着信阳1300年历史文明的楚国古城,以它厚重的历 史文化和无可比拟的文物珍藏当之无愧地步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 城阳城,这座具有楚风豫韵的豫南山镇,宛如一颗集休闲、旅游、教育等功 能为一体的新星,正在豫南大地上冉冉升起。
走出了东周王朝的开国皇帝
据现存资料考证,城阳城最早的“乳名”叫榭城。西周后期,随着楚国 国力的不断增强,其势力范围从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渗透。周宣王时,派国 戚伯侯带兵南下,在今城阳城至南阳一带抵御楚国北进。在淮河北岸筑“榭 城”,作为西周王朝南部的一个军事重镇。西周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仍娶申侯 之女为皇后,但周幽王沉湎美色,昏庸无能,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 后,并以“烽火戏诸侯”的千古笑谈来博得褒姒一笑。为顺应民意,巩固周 王朝的统治,申侯暗中把太子接到自己的领地,在城阳城东2公里处修一座 新城——太子城,将太子宜臼隐藏于此。宜臼长大成人后,在其外公申侯和 少数民族的帮助下,战败周幽王,被大臣拥之为皇帝,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 阳,史称东周,时间被定格在公元前771年。
延续了楚国命运的临时国都
当春秋的战火蔓延到楚国大地时,昔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开始走 向了衰亡之路,秦统一的战车驶进了楚国的领地——长江流域。战国时期, 负函更名为城阳城,在楚国衰落的过程中,又扮演了楚国“大后方”的角色。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楚国都城——郢。楚顷襄王带着楚国的王公贵 族迁都至城阳城。据《战国策》记载,“襄王流掩于城阳”,城阳城成了楚国 的临时国都。此时,楚顷襄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大臣庄辛的“规劝”,导致今 天国破家亡的境地。于是,就派人将庄辛从赵国请回,寻求治国之策,这便 有了《战国策》上“庄辛说楚顷襄王”的千古美谈。在城阳城的4年时间, 收复了大片失地,楚国的历史又延续了55年,公元223年,在安徽寿春被秦 国彻底灭亡。
见证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最后驿站
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一站是楚国重镇——负函城,即城阳城。这绝非历史的偶然,孔子历尽千辛万苦,从中原进入南楚, 一方面体现了孔子孜孜以求 的“授业解惑”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国在春秋诸侯国中的独特位置, 使这位大圣人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不能存在一个地域的缺憾。因此,孔子 历经“陈蔡之厄”的艰苦磨难,从今罗山县的子路乡进入楚国的城阳县,中 原与楚国文化、习俗的差异,让孔子师徒们经受到了强烈排斥。同时,楚人 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给予了这位圣人及弟子们无限的向往。
在负函城内,孔子见到了楚三公子之一的叶公子——沈诸梁,两人促膝 倾肠,相互切磋,纵论天下时事与治世之道,这就是《战国策》记载的“叶 公问政”。的确,孔子使楚最后下榻何处,可能是史学界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题。但孔子的楚国之行,让这位大圣人深深自责,自己知道的东西确乎是太 少了,不如老农,不如老圃,不如采桑女,不如八岁顽童。“三人行,则必有 我师焉。”这是现实的概括与总结,真理的体现,大约包括孩子们在内。同 时,孔子在楚国境内政治抱负受到的冲击和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孔子和弟 子们都能真实记载下来,这不正是体现了孔子作为一代圣人的学习精神和博 大的胸怀吗!因此,我们说,孔子使楚实际上代表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一 次碰撞,是一次后来百家争鸣思潮的大演练。
展示了厚重灿烂的古代文明
如果说东周文化吹绿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春天,那么,楚文化便是这 个春天最耀眼的花蕾。城阳城,这座演绎了春秋战国兴衰的历史古城,2000 多年来用自己的热土呵护着我们祖先创造的神奇文明。城阳城是现存6座楚 王城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有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城址包括内城、 外城、太子城,面积达250万平方米,城墙保存完好,依稀彰显着楚王不可 一世的气概。
在城阳城,最让人惊叹的还是数量众多的楚墓群及出土的文物。据专家 考证,城阳城保存大小墓葬近千座,其中大型墓葬百余座。由于自然的侵蚀 和人为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城 阳城抢救挖掘了7座楚墓,出土文物近4000件,许多都是国家一级、二级重 点保护文物,其中1957年一号墓出土的我国第一套最完整的青铜编钟,填补 了我国历史文物中的一项空白。2002年挖掘的7号楚墓,出土的两组青铜套 盘“玉碧辉煌、 一丝不锈”,均为迄今为止的首次发现,被誉为稀世珍品。同 时,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之中,保存着珍贵的文献资料,为今人研究古代文化、佐证历史事实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余士明,曾用名余味,男,汉族,河南省潢川县人,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东海》、《信阳晚报》、《平顶山晚报》、《史河风》和《花乡》等报刊;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春申君黄歇》、游记体散文集《未了春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