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抱琴堂|李悦
2024-10-26 23:08:00
相信读《道德经》的都知道这两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可以说是《道德经》的精髓。就这一章,我读过很多遍,思考过很多遍,从几年前的不知其所以,到现在,似乎有了一点点理解。

那么,什么是反者道之动呢?
这是说,在道的支配下,万事万物都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的,而且是循环往复的。
比如说,人的一生,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的,还有诸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同时也意味着,事物的发展是必然蕴含着它的对立面的,就好像我们做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没有丝毫的困难,那么,我们的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
相反,如果我们能做成一件困难的事,那么,我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而这个过程中,困难就是这件事要取得成功的对立面,也可以把困难看作是矛盾,这就是辩证法中的矛盾规律。矛盾是发展的动力,这也是鲶鱼效应的原理,有竞争,有对手,有困难,才会有进步,有发展,有活力。前半句结合辩证法,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
那后半句,弱者道之用又要怎么理解呢?弱,指柔弱。整句话的意思是,道的作用是使万物处于柔弱的状态。也有解释为,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我们且不管哪个是对的,反正,单单这样解释都是难以理解的。
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结合了《道德经》中其他章的内容的。
比如说,二十八章中的“知其雄,守其雌”,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柔。
苏辙在《老子解》中说:“知其雄,守其雌,知性者也。知性而争心止,则天下之争先者,皆将归之,如水之赴谿,莫有去者。”

意思是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柔,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则不争,那么,天下那些争先的人就会归顺于他,就像水自然而然地流到河里一样,没有离开的。这也就回到了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面的“守雌”,“不争”,就是“弱者道之用”里的“弱”,也可以理解为无为,守柔。
可为什么无为和守柔有如此大的能量呢?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举几个例子。
之前讲庄子的时候,常常讲到“虚己”,其实用在这里也很合适,以虚克实,跟以柔克刚是一样的。
守柔并非自身没有力量,也不是逃避,而是懂得“化”,既是变化,也是化用、虚化,是以一种虚静的心态,去面对、判断以及化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有一个反例,叫“欲使其亡,先令其狂”,《道德经》里讲,“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一个道理。狂的对立面就是守柔,是低调。做人太狂,就离死亡不远了。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左转》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里面有一个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有扮猪吃老虎的例子,这种是正例。
比如,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军阀乱战,那时候,朱元璋的战略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凭着这一战略,躲避了各大军阀的攻击,最后,别人两败俱伤,自己养精蓄锐,逐步强大。所以,守柔,在某种层面上,是对全局有着精准的判断,而后选择的一种最恰当的方式。
 #创作挑战赛六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