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青天明月,几时高悬?停下酒杯,且问一问她。
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如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绿色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人们只能看见这轮明月,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它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娥娥孤单地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欣赏的明月,一直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
丹阙:朱红色的宫殿。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
没(mo):隐没。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金樽:精美的酒具。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把酒问月诗。
此诗题下有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说明这首诗,诗人不是独酌,而是在友人庭院,一同饮酒。这就与最后一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成呼应。
李白一生中最爱的就是剑、酒、月。这三个意象反复出现在诗歌中,构成了李白特立独行,潇洒不羁,变化多端的李白。其中,1000多首诗,写月的诗歌就有300多首,约占三分之一。
这首诗表面写月,实则是写时间,写时间的流逝,与瞬间的永恒。看似一切留不住,看似一切无情义,然而诗人最终还是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一刻,李白是安静的,是静谧的,是与世无争的,是淡然的,是甜蜜的,是幸福的,虽然与友人饮酒,时间很短暂,却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所以,尽管月亮不停地照着今人、古人,但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定有值得停下来的事情。爱所爱之人,与爱在一起,就如瞬间的永恒,永远不会消失。而不是像嫦娥,看似永恒在月宫之中,却如同没有活过一样。
“嫦娥孤栖与谁邻?”正是诗人对于无情生命的一种鞭挞与否定。人生短暂,一定要过得有情有义,热情似火,激情澎湃,一切冷漠的,狡诈的,唯利是图的行为,在李白眼中都是毫无意义的。人只有在爱情中,在友情中,在亲情中,才能感觉到美好的存在,以及人生的意义。
时间的消逝,是一定的。人没办法让它停留,却有权力选择如何去活。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似乎成为最好的选择。那些过去了的就让它随风飘逝吧,不必耿耿于怀,面对遥远的未来,也不必太焦虑,该来的总会来,坦然面对即可。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当下,爱当下,爱眼前的人,爱生活,尽量让爱与欢喜,营造更多的永恒。于无常中得永恒,才是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