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名家散文]袁德利丨时光的摇篮:五代传承的低语
天辽地宁十四城
2024-09-17 00:54:53
  时光的摇篮:五代传承的低语

  作者/袁德利

  在那悠远的时光深处,
  有一抹温柔,轻轻摇晃,
  是记忆中的摇篮,梦开始的地方,
  星辰与月光,共织成夜的章。

  幼时笑语,如银铃轻响,
  在摇篮的怀抱里轻轻荡漾,
  母亲的歌谣,是风的低语,
  穿越岁月的长廊,温暖依旧绵长。

  月光透过窗棂,洒下银霜,
  照见摇篮里,小小的脸庞,
  眼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
  在那无尽的夜里,寻找着方向。

  在那悠长岁月的河流中,有一方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土地,它不言不语,却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五代人的故事,编织着一段段关于爱、责任与传承的传奇。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化薪火相传的缩影。让我们走进这个名为“时光摇篮”的地方,聆听那些跨越世纪的低语。
  在东北那偏僻的小山村,青山绿水之中,人们用辛勤与汗水编织着简单却丰盈的生活。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亦是我梦想的摇篮。岁月如歌,转眼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我常常仰望房梁,思绪飘回那个被温暖和甜美梦境包围的童年。
  在我心底,有一个承载无数美好回忆的摇篮。它的轮廓始终鲜明,就像天边那轮明月,不曾褪色。这个摇篮,是我的幸福温床,梦香的世界。每当我哭闹,或是遭遇夜晚的恐惧,只要躺入摇篮,霎时间便能感受到那股宁静和安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包裹在那温暖的木质怀抱中。
  我们家共育七个孩子,最大的姐姐,还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小妹妹,我这个最小的弟弟。或许是因为孩子多,家中的摇篮变得愈加珍贵。我们家有一个鲜红色的大摇篮,虽然年久了有些退色了但还是光亮无比呈鲜红色,是我正红旗村的太姥姥的嫁装。那摇篮承载着几代人的温暖与希望,姥姥便是在这个摇篮中度过了无忧的童年。后来,这件承载着母爱与传承的摇篮,从姥姥家带到了我家,依旧那么亲切,那是母亲温柔的回忆。
  在我的眼前,回忆着童年时代陪伴我睡眠的摇篮,我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梦乡,我童年就是伴随着摇篮长大的!
  摇篮,在我们东北的农村并不陌生,我们家乡称摇篮为“摇车儿”。
  在东北有一个常见的顺口溜:“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羊皮|祆毛朝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而“养个孩子吊起来”则专门是指人们把婴儿放到摇篮里吊挂在房梁上,让婴儿安安稳稳的睡觉,也防止婴儿被猫、狗以及老鼠抓伤。
  那个大摇篮是柳木制的,外面刻有花纹图案,前后两面都刻有一个大大的荷花,两侧均刻有两个男童怀抱一条大鲤鱼,挧挧如生,上面两侧均各有两个铜环,用板带穿过铜环而将摇篮吊挂在房梁上,每家每户都如此。我们常常听妈妈讲:起,这只摇篮是太姥姥当时的嫁装,又送给姥姥随嫁妆一起带走,母亲降临这个世界之时,也是这只摇篮的生命起点,母亲和她的两个妹妹都是在姥姥的“摇啊摇”,“荡啊荡”的声音中长大的,母亲出嫁时,姥姥则将这只柳木制的椭圆形的摇篮和一台纺车做为陪嫁品送给了母亲。
  这只摇篮在母亲手里,“摇啊摇”,“荡啊荡”,又把我的两个姐姐和我们兄弟五个都“摇”大了,这只摇篮从来也没有休息过,一代传承下去。当姐姐已经做了母亲之时,这只摇篮再次发挥它的作用,我的两个外甥女和一个外甥也在这只摇篮里度过了他们的婴幼儿时光。而这只摇篮也彻底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四十多年前,随姐姐家盖上钢筋混凝土捣制的新房,这只“摇啊摇”,“荡啊荡”伴随五代人成长的摇篮已无容身之地而走到了它的生命终点,最后被当做劈柴而化为灰烬。

  月光照在摇篮上,犹如洒下的银霜。母亲总是轻声唱着古老的儿歌,把我哄入梦乡。摇篮在母亲的呵护下轻轻摇动,仿佛一只小船,航行在恬静的夜海中。可寒风凛冽,摇篮也需要更多的守护。父亲为了保证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安全而温暖的港湾,用他退伍残废军人的补贴费,维护了两次,给木板外包上了皮子,两条绳索也挽成及条,摇篮底部又加了一层棉絮,又购置沙布制成防蚊子的一个小的摇篮,让这个摇篮彻底升级,摇篮承载我们家庭的希望和梦想。这是岁月的馈赠,让我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幸福角落。

  夏日蝉鸣,冬日炉火旁,
  四季更迭,摇篮静静守望,
  它见证了成长的足迹,
  也藏起了多少,未说完的梦想。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过,
  那摇篮已成了岁月的歌,
  每当夜深人静,思绪万千时,
  它便悄然浮现,温暖我心窝。

  记忆中的摇篮,是爱的港湾,
  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心灵的归航,
  它教会了我勇敢与坚强,
  在风雨中,也能微笑向阳。

  时间如流水,年轮不断交替。京华烟云,几度春秋,摇篮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的成长。摇篮不仅仅是骨架与木料的组合,它是一代代人生与爱的寄托,是温暖的象征,承载着岁月流转中的那份亲密与承诺。朱自清曾云:“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是的,摇篮是淡淡春风的寄托,那些无尽的爱在里面交织,生生不息。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当我有了儿子,面对新生的生命,我对那摇篮的情怀愈加深厚。岁月的流转让我明白,家族的温暖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儿子的笑声回荡在家中,仿佛回到我儿时的时光。我不再孩子放在把那个摇篮中的,但是我们会告诉他们是摇篮伴我们成长,给他们讲摇么篮的故事,将这份爱传给了我的孩子。也仿佛让他们感受列在摇篮里,他听着我轻声细语,犹如听母亲昔日的叮咛,浮现出童年的剪影,那些温暖的瞬间仿佛从未消散。

  如今回首,泪光中闪烁,
  那段无忧时光,已渐行渐远,
  但心中的摇篮,永不褪色,
  它是生命中最美的诗篇。

  让我们珍惜,这份纯真的记忆,
  让爱如摇篮曲,永远传唱不息,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变换,
  都能找到那份,最初的温柔与安宁。

  摇篮是一条河流,流淌着我们的血脉,承载着爱的传承。犹如《关雎》中的美好爱情,绵延不断,在岁月的回响中,代代相传。每一个摇船,都似乎在诉说着不尽的故事,述说着无尽的爱。
  繁华落尽,我怀着对摇篮深深的怀念,凝望着天空,摇篮就象那苍天与大地,承载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地球的运转就如同摇摆的摇篮一样,安抚着大地,安抚孩子的心,此时,温暖与安详在心底油然而生。或许,我的梦想也会在这摇篮中延续,代代相传,化作生命中最美的乐章。
  在这个“时光摇篮”里,五代人的故事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共同书写着一段段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传奇。正如那棵老槐树一样,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家族的根始终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而那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则如同那不断延伸的枝叶,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生长。

  袁德利,男,1968年8月5日出生,辽宁盖州人。1989年7月25日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临床工作35年,独自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两项,专著两部。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68篇,生命健康教育性科普文章六百余篇,省市级科技成果7项,发明实用型专利两项。热忠于公益事业,助残帮扶,资助大学生,多次到地震灾区去医疗援助,被多家电视电台报道过。《人民公仆》2014年8月刊以《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在全国独家报道。2015年被第二届医药行业“青年才俊生命英雄”当选为“探索之星”。   
      多家融媒驻站专栏作家。音乐代表作品《北海嘲鸣》等。著有文学作品集《仰山之恋》《乡书何处》被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营口市政协文史馆永久收藏。 
      辽宁省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