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滚滚长江与“诗圣”的悲欢离合
水兴中原
2024-08-26 11:20:23

滚滚长江与“诗圣”的悲欢离合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东逝,奔腾不息。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江河之间,吟啸徐行。大江之上波涛汹涌,荡涤了他们的心胸,洞开了他们的眼界,润泽了他们的笔墨。

而他们,留下了一首首千古诗篇,寄托着一段段浓郁情感。

杜甫画像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长江,见证了他的颠沛流离。

杜甫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或可以安史之乱为分割线。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也让杜甫辗转西南,尝尽生活苦涩。

唐广德元年(763年)春天,52岁的杜甫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是杜甫心情的最佳表达。杜甫随即收拾行装,恨不得立即还乡。他用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把自己的“导航”路线也写进了诗里。

而这条线路,便是长江。

中国三峡博物馆内的滟滪堆与《滟滪堆》

“行到三峡必有诗”,杜甫也不例外。

唐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沿江东下,穿越瞿塘峡滟滪堆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滟滪堆》。短短40字的诗篇,高度概括了三峡的山水文化、航运文化、巫文化和诗歌文化,抒发了杜甫对国运衰微、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的忧虑与无奈。

瞿塘峡风光

抵达重庆奉节后,此时的杜甫已从曾经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壮年,到了暮气深重、体弱年衰的晚年。他站在长江边,远望遥不可及的故园,写下了旷世之作——《登高》。

经历了战乱,杜甫深深体会到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忧患。羁旅之愁、思乡之苦以及忧国忧民之心再次萦绕胸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把景情交融在诗句里,让滔滔长江水化作对生命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叹。

岳阳楼

大历三年(768年),思乡心切的杜甫,再次出发,按照之前规划的路线继续沿长江东行。年底的时候,他漂泊到湖南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不由诗兴再起——《登岳阳楼》就此诞生。后世之人,常将此诗与孟浩然名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对比,认为此诗境界极高,或可为“唐人五律第一”!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看着奔涌而来的长江,杜甫的礼赞是由衷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他的感慨也是深切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家国情怀再一次得到升华。

每个人的记忆里,或许都有一条长江。

对于杜甫而言,长江寄托了他目睹国破家亡的悲痛,也见证了他听闻安史之乱被平息的狂喜,同时承载了他归心似箭的思念,更涤荡了他忠君爱民的情怀!

对于长江而言,正是因为有如杜甫一般的文人骚客,将思想以诗意表达,才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蕴藏出中华民族共通的情感记忆和精神家园。

来源:中国水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