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常战军
2024-09-05 09:53:40

教育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有效应对人口发展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与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均衡协调配置,形成适应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新需要的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要将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规划,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校规划布局,强化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前瞻性配置,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划片招生入学和农村学校“小升初”整班移交要求,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构建和完善以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为主体、乡村完全小学及乡村小规模学校为补充的城乡义务教育布局,推进农村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二是完善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制度。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好积极的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政策,农村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逐步缩小省际间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其与全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差距,确保有效满足欠发达地区教育需求,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完善教育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推动东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平衡、资源分布均衡和互补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对教育资源有效配置、高效配置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服务总量,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供给和输入,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农村偏远地区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群体,逐步缩小教育的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三是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动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础教育挖潜扩容增位,以人口集中流入区域为重点,加强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建设,通过改扩建、整合等多渠道扩大乡村基础教育普惠性资源供给,推进消除中小学校大班额、大校额。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配备、学校管理、心里健康、课后服务、家校沟通、交通安全等配套措施,为学生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和健康、有序、安全生活,推进以镇为中心适度集中办学,严格按程序撤并或恢复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适时调整优化现有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层次和结构,着力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寄宿制学校资源配置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和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最大限度满足偏远农村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就读需求。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教育保障力度,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优化教师编制管理,盘活现有教师资源,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确保乡村学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改革,打破城乡教师流动的壁垒,逐步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行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定向公费师范生培养,为乡村学校输送优秀高校毕业生。加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建设,通过特岗计划、招聘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师教育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建设,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依法进一步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确保乡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完善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品质,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常战军丨顶端新闻特约专家,郑州市知名社科专家,入选郑州名人档案库。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