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红色记忆 文化陕州 | 陕县的抗日救亡团体
映像陕州
2024-09-18 18:25:27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陕州区融媒体中心、区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区档案馆)、陕州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精心策划,联合推出《红色记忆 文化陕州》专栏,沿着陕州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共同追寻陕州红色历程,走近陕州党史人物,讲述陕州红色故事,进一步激发全区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砥砺拼搏斗志,焕发创业激情,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州实践新局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陕县的一些爱国青年满怀救国救民的激情,奋起抗日,先后发起组织了几个抗日救亡团体,其主要成员及活动如下。

读书会

读书会是1934年冬陕州农林学校学生赵群一、赵建昌等,在进步教师申中一影响指导下,在学生中秘密组建起来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其宗旨是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启发学生的觉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成员有赵建昌、秦克昌、兀肇元、乔六府、王梦熊、张子祥、王振贤、邹克均、朱景文、韦钟英等,七七事变时发展到30余人。

所读书籍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哲学讲话》、《科学共产主义》(翻译本)、《共产主义ABC》及《大众生活》、《群众》、《解放》、《战时教育》、《救亡周刊》、《中国妇女》等报刊,这些书籍报刊多是申中一开出书目,由赵群一与上海生活书店联系购买的,有些是从陕县民众教育馆借来的。

读书会会员经常参加进步教师申中一举办的周末时事讨论会、学术演讲会,批判“亡国论”、“读书救国论”、“攘外必先安内”等反动言论,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调查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同时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有的还利用国民党当局召集的集会,如“国耻会”、“六三”禁烟拒毒会,公开抨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卖国投降政策。

国民党陕县当局对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宣传抗日救亡极为震恐,常对学生施以恐吓,指责申中一是“亡国奴”、“捣乱分子”,并利用特务组织复兴社与进步师生相对抗。最后直至发展到扬言要逮捕赵群一。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加之赵群一等人的毕业离校,读书会被迫于1937年冬逐渐停止活动。

抗日救国后援会及旅外同学会

抗日救国后援会成立于1937年七八月间。主要成员有蔡迈轮、杨静峰、宁兆义、燕平仲,张鑫等,人数最多时有四五十人,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二十余人。办公地点在陕州城内新生活大礼堂。

1937年7月中旬,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弃学返乡的陕县爱国青年们聚集一起,商讨抗日救国大计。他们中有从北京大学返乡的蔡迈轮、从东北大学返乡的杨静峰、从民国大学归来的宁兆义、从省城开封返乡的高中学生燕平仲、张鑫等,同时还联络、发动设在陕县城内的省立九中、陕县师范一些学生骨干参与,经常参加活动的约有二十人。他们以满腔抗日激情,说服并取得了陕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曲有成的支持。不久,一块“陕县抗日救国后援会”的牌子挂在了陕州城内新生活大礼堂门前。从此,陕县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正式诞生。

陕县抗日救国后援会成立后,一面发动爱国青年入会,扩大队伍;一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唤起民众。在组织方面,由初成立时的10余人迅速发展到50余人,推选蔡迈轮、杨静峰、宁兆义、张鑫、燕平仲为负责人,领导分会的抗日救亡工作,并成立了墙报组、募捐组、讲演组,组建了歌咏宣传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

他们在县城、集镇、乡村、交通沿线,在南关商业区和车站、码头,书写抗日标语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出墙报、画抗日漫画。在城乡、集镇、学校、街头发表抗日演说,演出抗日话剧,演唱救亡歌曲,并为前方将士进行抗日募捐。

特别是在县西的大营、张汴、会兴、城关、张村、菜园等乡镇,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遍及城乡,深入人心,抗日标语和墙报随处可见,处处响起了《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抗日军歌》《流亡三部曲》《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声。他们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重逢》等话剧,把日寇入侵,家破人亡的屈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群众面前。每次演出,台上台下都要爆发出阵阵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陕县抗日救国后援会是宣传抗日的火种,迅速点燃了陕县城乡的抗日烈火,也烧痛了妥协投降派的心。国民党陕州、专、县的顽固派得知这批学生下乡宣传抗日,大为惊慌,先是强令宣传队返校,停止宣传活动。9月,又下令取消陕县抗日救国后援会,代之以“抗敌救国后援会”的名称出现。显然,这些投降派的居心是要把共产党也作为“敌人”而抗之。

蔡迈轮、杨静峰、宁兆义等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定,指出:他们的目的是害怕陕县人民觉醒,阻挠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国民党陕县当局的反动分子不予理采,一意孤行。蔡迈轮等为坚持抗日救亡宣传,另行组织了旅外同学会,团结进步青年,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旅外同学会把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重点放在了乡下,经常到乡下演出节目,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众的抗日信心。

新文字研究会

1937下10月下旬,蔡迈轮等回到大营村,以“陕县抗日救国后援会大营分会”和“新文字研究会”的名义,在大营村开办民众夜校,把学文化和宣传抗日救亡紧密结合起来,深受群众欢迎。夜校开办了一个冬天,参加夜校的群众有一二百人。夜校主要教授新文学、数学、苏联革命经验、中国抗战时事等内容。大营村是陕县有名的大村,有几千户人家,文化水平比较高,学生也比较多,蔡迈轮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他的讲话既有较高的逻辑艺术性,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能够强烈地吸引群众的心,引人入胜。在这所夜校听过课的许多进步青年后来成了革命的骨干。

新文字研究会原是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党的外围组织,其宗旨是以研究和推广拉丁文字(即今汉语拼音文字)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宣传抗日救亡,目的是唤起民众反对卖国投降,抗日救国。陕县的进步青年蔡迈轮在北大求学时参加了这个组织。

“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当年冬便在大营镇联络进步青年吕志远、秦耀泽、刘崇斌等成立了新文字研究会,主要是以夜校形式教授新文字和阿拉伯数字,宣传抗日。会员有十余人。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新文字研究会把鼓动群众起来抗日作为第一要务。他们利用冬季农闲,不仅在夜校讲,还教授新文字。每次宣讲总有一二百人。通过一冬一春的宣传,不仅传播了革命思想,也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后来,新文字研究会的会员大部参加了地下党,在日军侵占陕县时期,大营村民众率先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主要是新文字研究会的宣传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8年春,蔡迈轮等为了寻求抗日基地,上了张汴塬,在岳庙小学教书。同时在张汴各村办起民众夜校,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不久,北京新文字研究会派张午影来陕县大营与蔡迈轮接头,提出成立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新文字研究会的会员经考察合格可以成为民先队员。此后,新文字研究会即告终止。

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是共产党在全国各地的外围组织,在陕县于1938年4月成立于张汴岳庙小学。

1938年三、四月,蔡迈轮、赵群一分别入党后,二人曾研究如何在学生中发展党的问题。当时以为学生年龄偏小,受党的教育影响不够,思想觉悟还达不到党员标准,不便轻率发展,蔡迈轮根据党的指示,提议先成立一个“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组织,作为发展党员的基础。

此提议得到赵群一的支持。于是选年龄较大、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很快组织起来,由学生杨天合具体领导。最先发展的先锋队员有杨子兴(又名杨高升)、马德华、兀宽才、阴庚群、张永周、张永奇、段景庄、秦耀泽、杨天合等,后陆续发展的有申振华、马志远、赵国华等,共有成员十六七人。

民先组织建立后,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他们出墙报、办画刊、演抗日话剧、唱救亡歌曲,同老师一起在周围十个较大村庄办农民夜校,揭露陕县国民党一些官员打着抗日招牌,实际不抗日,一味贪污腐化、敲诈勒索,发国难财的罪恶行径。

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引起了国民党陕县当局的震惊,便以蔡迈轮、赵群一等人“赤化了张汴塬”为由,于同年九月下令免除蔡迈轮、赵群一的职务,解聘了全体进步教师。在校学生及张汴群众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这一卑劣行径极为愤慨,在“民先”队员的领导下,学生们打跑了前来接管学校的新校长,长时间进行罢课斗争,后经党组织研究,为了青少年的学业和前途,动员进步学生带头复课。

经过党的教育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练和考验,党组织把表现好的“民先”队员,分别吸收到党内来。到十月份,民先组织停止活动。

附:新生活大礼堂照片。即:陕县抗日救国后援会旧址

陕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内注明来源

“映像陕州公众号”。

编   辑:介艺霖  审   核:李   飞

统   筹:吕   婷   监   制:薛雅娉

新闻热线:0398-3836050     

投稿邮箱:sztvxinwen@126.com

陕州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映像陕州视频号,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