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郭子仪的故事,让你读懂“职场潜规则”
一轮明月皎洁如水
2024-09-30 10:59:54

郭子仪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大唐中兴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他却功高不震主;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均达到精妙绝伦的境界,他却清醒不迷失

中国历史上,无论名臣、权臣、无论名将、猛将多如牛毛,能达到郭子仪这种境界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数避免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性结局。那么,郭子仪究竟是如何在乱世中活成了全能型的“MVP”呢?

郭子仪画像

简单回顾下郭子仪一生获得的成就、荣誉:

1、长寿老将

郭子仪生于697年,卒于781年,享年84岁,大唐国祚不过289年,他却几乎见证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兴衰更迭。

2、大器晚成

郭子仪的开挂人生始于安史之乱,那时他已经年近六十,和姜子牙有得一拼。

3、四朝元老

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罕见地赢得了每一位皇帝的信任点赞。

4、千古完人

军事上,早年以武举高第从军,官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官拜朔方节度使,平乱第一功臣;安史之乱后,多次担任关内副元帅,成功击退了吐蕃、回纥等外敌的入侵。

政治上,两度担任宰相,唐德宗时期,被尊为“尚父”,任太尉兼中书令。

荣誉上,进封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入列凌烟阁;去世后还被追赠为太师,谥号“忠武”。

总结下:首先,郭子仪是个帅才,他不仅善战还能统领全局;其次,郭子仪的政治情商甚至高于军事才能;最后,他的一生起起落落,但始终忠君爱国、从不抱怨。

网络图

一、先说说郭子仪的“业绩”

镇守朔方,敌后战场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乱成了一锅粥。郭子仪在守孝期间被玄宗皇帝派去当朔方节度使,管着从宁夏到内蒙古那一片地儿。叛军初期来势汹汹,兵锋直指洛阳和长安,但他们大本营在河北,结果侧面就被郭子仪给盯上了。

郭子仪先是把叛军的高秀岩部给打趴下了,然后又一路追到山西北边儿,一场大战下来,叛军的主将都被干掉了,七千多个骑兵也被活埋了,极大地震慑了叛军!

虽然叛军很快拿下了洛阳,但是郭子仪在后面追着打,还有颜真卿、颜杲卿两兄弟在河北、山东那边儿带着人起义,叛军的老巢都快被端了,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再说长安那边儿,玄宗皇帝派了个老将军哥舒翰去守潼关,其实当时唐军最好的策略就是“守”,郭子仪和李光弼再想办法去抄叛军的后路,把他们的家眷都抓来当人质,这样叛军自己就乱了。

但玄宗受杨国忠的挑唆,接二连三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战,导致潼关失守,把原本的大好局面给搅黄了。历史就是这么诡异,意外地把郭子仪推向了更大的舞台。

审时度势,拥立肃宗

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心里门清,绝不能跟着玄宗前往杨家人的地盘四川,没什么好果子吃。

当时的局面是:其一,玄宗选择出逃四川,放弃江山社稷、百姓;其二太子李亨选择扛起平叛大旗,整军备战、誓收两京。这样一个出逃,一个平叛,人心自然就向着太子李亨了。

没多久,李亨就带着两千多人马,还有三十来个大臣,非常寒酸地赶到了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

眼瞅着局势有利,他也不含糊,直接就在灵武登基当了皇帝,也就是唐肃宗。但李亨心里明白,这皇位坐得不稳当,得有军队撑腰。于是,他立马想到了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些个能征善战的大将。

郭子仪一听长安没了,新皇帝在灵武登基了,二话不说,就把河北那边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给放下了,带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往灵武赶,给新皇帝撑场子。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唐玄宗把原本的大好局势给搅黄了,他们再单打独斗,那就是找死。

唐肃宗一看郭子仪带着大军来勤王,那叫一个激动,差点没哭出来。有了这五万大军,他的腰杆子算是硬起来了,二话不说,加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行宰相权,负责平叛。直到这时,属于郭子仪的时代,才算真正开场了。


收复两京,中兴大唐

就在郭子仪部接连取得胜利时,公元757年初,一个好消息传来,安禄山死了。

这简直是给唐肃宗打了一剂强心针,他立即下令郭子仪乘胜追击,收复长安,但是犯了兵法禁忌,太急功近利了。

郭子仪率军在长安郊外清水渠和叛军遭遇,面对昔日手下败将安守忠与李归仁,郭子仪也轻敌了。叛军以九千铁骑布成长蛇阵诱敌,唐军被叛军前后夹攻,遭遇惨败,甚至军资器械损失殆尽。战后,郭子仪主动请罪,唐肃宗考虑正是用人之际,仅调其任左仆射以示惩戒。


说到郭子仪的军事造诣,主要有三大特点:其一,擅长灵活多变的机动作战,也就是游击战;其二,治军宽松,深得军心,将士愿意卖命;其三,在战术指挥上稍逊于李光弼等将,但在战略谋划与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上,却是无人能及。

后来,唐军重整旗鼓,集结十五万大军,并联合精锐的回纥骑兵,再次向长安发起猛攻。终于在长安城南的香积寺,唐回联军与叛军展开了空前的对决,双方兵力总和超过二十五万。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叛军大败,六万人阵亡,两万余人被俘,唐军成功收复长安。

对于唐肃宗来说,收复长安意味着皇位的合法性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郭子仪的赫赫战功让唐肃宗也倍感欣慰。

唐肃宗先是在太庙前泣祭三日,以慰先祖之灵,随后入住大明宫。当郭子仪前来觐见时,唐肃宗紧握其手,泪光中满是感激:“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二、再说说郭子仪的“情商”

郭子仪的军事才能大家都见识到了,但他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其实是擅长处理各种关系,无论是跟皇帝、还是跟同事、下属都相处融洽。

和上级怎么搞关系?

两个字总结:忠诚

你看,郭子仪打了那么多胜仗,皇帝应该很信任他吧?其实也不是,因为安史之乱是武将造反,皇帝对武将都有点不放心。郭子仪是武将的头儿,皇帝就更得防着他了。但郭子仪很聪明,他知道怎么让皇帝放下戒备。


其一,忠心不二。不管皇帝怎么对他,郭子仪都对皇帝忠心耿耿,正所谓老板虐我千百遍,我待老板如初恋。皇帝重用他,他谦虚谨慎;皇帝贬谪他,他也没有怨言。他清楚只要自己有本事,皇帝早晚还得用他。

其二,低调做人。郭子仪很懂得分寸,他多次婉拒皇帝的奖赏,从不居功自傲,打了败仗就主动请罪,从不摆功臣的架子,无论皇帝还是政敌都抓不到把柄。

其三,打感情牌。郭子仪很会跟皇帝拉关系,他经常跟皇帝回忆以前一起打仗的日子,讲讲老交情,这样皇帝就觉得跟他很亲近。

就比如,有一次唐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的谗言,罢免他副元帅一职,郭子仪知道皇帝开始怀疑他了,就把他跟代宗之间往来的一千多封书信,合订成一卷书,呈送给了代宗。还说这是他们家的传世之宝,唐代宗一看,大受感动,也打消了对郭子仪的疑心。

还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跟公主吵架,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这要是被皇帝知道了,郭家可就完了,郭子仪就马上绑着儿子去跟皇帝请罪。

皇帝一看,郭子仪这么诚恳,也就顺坡下驴说咱们当家长的有时候得学会装聋作哑,孩子们闹情绪口无遮拦,不必当真,也就没追究。

所以说,郭子仪不仅能打仗,还相当会做人,他知道皇帝在意什么,皇帝想要什么

和同事怎么搞关系?

两个字总结,包容

除了同僚,甚至对待政敌,郭子仪也能够做到与人为善。不过他做事是有底线的,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

想当年,他和李光弼,非常不对付,军营里的小道消息满天飞,说他俩见面就瞪眼。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举贤不避仇,反手就向唐肃宗推荐了李光弼去当那个烫手山芋——河东节度使。

李光弼一听,以为郭子仪这是要借刀杀人呢。郭子仪赶紧解释说你误解我了,现在国家动乱,需要的是人才,我觉得河东节度使这样一个关键的职务,不是你这样的人才根本无法胜任,我考虑的是国家利益啊。把李光弼感动得涕泪横流,俩人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成了战场上的黄金搭档。

还有宦官鱼朝恩,把相州战败的锅甩给了郭子仪,结果郭子仪莫名其妙就被削了兵权。换成一般人,早就气得跳脚了,可郭子仪呢?乐呵呵地回家抱孙子去了,那叫一个淡定。

后来,有人挖了他老爹的坟,传言是鱼朝恩干的。你猜怎么着?郭子仪非但没怒发冲冠,还自我反省说:“我的军队不能完全禁止暴力,挖别人的坟,也是常发生的。这是报应,不能怨别人。”

还有一次,鱼朝恩设宴,有人警告郭子仪此去凶多吉少,结果郭子仪就带着一书童去了。宴会上,郭子仪还跟鱼朝恩开起了玩笑,说:“我就带这么个人来,省得你真动手时还得清场。”鱼朝恩一听,顿觉羞愧,从此对郭子仪是又敬又怕,再也没动过歪心思。

所以说,郭子仪处理关系那是真有一套,既包容又不失原则,让人不得不服!

和下属怎么搞关系?

两个字总结,宽厚

郭子仪虽然贵为军方总司令,但脾气好,对下属关爱有加。小错小过,他一笑而过,从不计较,这样的领导,谁不愿意跟着干呢?

反观李光弼,好比是军营里的“冷面判官”。他治军严格,一丝不苟,让人望而生畏。当朝廷派他去接替郭子仪掌管朔方军时,将士们一听要换领导,差点就整出了兵变,他们更希望郭子仪能继续带领他们,这足以见得郭子仪在军中的威望和人缘了。

在乱世中,郭子仪不仅能够力挽狂澜,再造国家,还能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这份智慧和定力,简直是接近了完人的标准。

杜甫有诗赞曰: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旧唐书》评价: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曾国藩评价:立不世之功而终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阳一人而已。

 #创作挑战赛六期#  
#历史故事#  
#有趣的历史#  
#郭子仪#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