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杜甫致敬:收复长安》
作者:周瑟瑟
长安乱作一团,诗人在逃难,胡人袭击凤翔
战马也挤作一团,像失散多年的兄弟,见面后还不敢相认
半夜杜甫在荒村接到喜报,你又有官做了
15万唐军脸上抹着锅灰,腰上系着草绳
而4千回纥兵杜甫均不认识,兵器滴血,长安乱作一团
长安收拢死者的面容
杜甫怀抱铜镜,坐在马厩里写家书
肃宗还京,御史中丞崔器在元殿前审问王维
要杀了他,而杜甫呆立一边,布衣披在肩上
万户伤心生野烟,第二天王维又赦免无罪
与杜甫抱头在酒坛里痛哭,兄弟呀唐室喜欢吹捧
我们还是在朝谒诗与奉和诗里活命吧
“禁掖”里值夜,王维、岑参、杜甫开小差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蜻蜓向苦闷的诗人点头,穿花蛱蝶是献媚的高手
见到皇上就跪下来,见到白骨就捡起来
但多年以后诗中才露出白骨,避人焚谏草
曲江头典衣买酒,杜甫在春风荡漾的暮春晕了头
长安是杜甫的长安,帝王的供奉官左拾遗杜甫
敲打长安的马腿,发出疯子一样悲喜交集的叫喊
诗人介绍:周瑟瑟,男,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策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栗山诗歌学会会长。现居北京与深圳。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周瑟瑟诗选》《栗山》《暴雨将至》《世界尽头》《犀牛》《种橘》《屈原哭了》(繁体版)《鹧鸪与木梯》(英语)《桂花房间》(俄语)《向杜甫致敬》(多语种诗集)《周瑟瑟诗选》(西班牙语),诗歌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文明:周瑟瑟研究集》,长篇小说《暧昧大街》《苹果》《中关村的乌鸦》《原汁原味》《中国兄弟连》等40多部,以及《诗书画:周瑟瑟》。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以及诗歌民刊《卡丘》,编选有《新世纪中国诗选》《中国当代诗选》(中文版与西班牙文版)等。应邀参加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第三届(越南)亚太地区诗歌节、哥伦比亚首届里奥尼格罗文学节、墨西哥尤卡坦国际书香节、智利“中国诗歌工作坊”等。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金笔奖评委。
周瑟瑟的《向杜甫致敬:收复长安》是一首深刻描绘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身处乱世,心系国家与民众的壮丽史诗。诗歌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杜甫在长安收复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不仅勾勒出一幅幅动荡不安的历史画卷,更深刻揭示了杜甫忧国忧民、忠诚不渝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收复长安”为核心事件,串联起杜甫与王维、岑参等文人士大夫的交往与命运,以及他们对时局的无奈与抗争,共同谱写了一曲乱世中的文人悲歌。诗歌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性光辉的深情颂扬,是对杜甫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与致敬。
《向杜甫致敬:收复长安》思想内涵
乱世悲歌,心系苍生:诗歌开篇即描绘了长安乱作一团、百姓逃难的凄惨景象,杜甫身处其中,却不忘心系苍生,他的笔触中流露出对乱世中无辜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关怀。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杜甫诗歌中永恒的主题。
忠君爱国,矢志不渝:杜甫在诗中多次提到对朝廷的忠诚与对国家的热爱。即便是在战乱之中,他依然坚守着忠君爱国的信念,为收复长安而欢欣鼓舞,为朝廷的决策而忧心忡忡。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是杜甫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文人相惜,患难与共:诗中描写了杜甫与王维、岑参等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的交往与友谊。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朝廷的压力与社会的动荡。这种文人相惜、患难与共的情谊,展现了乱世中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高尚品格。
批判现实,反思历史:杜甫在诗中不仅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破坏,还深刻批判了朝廷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他通过王维被审问、杜甫自己身处困境等情节,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斗争与腐败,以及社会对文人的不公与压迫。这种批判现实、反思历史的精神,是杜甫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求理想,坚守信念:杜甫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他渴望国家统一、百姓安宁,渴望文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与创作。即便是在乱世之中,他也从未放弃过这种追求与信念。这种坚守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杜甫诗歌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
人性光辉,永不熄灭:全诗通过描绘杜甫等人在乱世中的表现与选择,展现了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一面。他们虽然身处困境,却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这种人性光辉的闪耀,是杜甫诗歌中最为深刻的主题之一。
《向杜甫致敬:收复长安》艺术特色
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相结合:诗歌将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与杜甫等人物的塑造相结合,使得全诗既具有历史感又充满了生动性。通过对杜甫等人物的细腻描绘,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在乱世中的挣扎与坚守。
现实与想象交织:诗中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绘,也有对想象世界的浪漫刻画。这种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使得全诗既具有写实性又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例如,“战马也挤作一团,像失散多年的兄弟”等描写,既展现了战乱的残酷与混乱,又充满了对生命的同情与敬畏。
细腻的心理描写:杜甫在诗中多次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全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与情感。
生动的场景描绘: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来展现战乱时期的残酷与混乱。例如,“长安收拢死者的面容”、“兵器滴血”等描写,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情感。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全诗既易于理解又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对比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将“战马”比作“失散多年的兄弟”等象征性描写,既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也深化了主题思想。
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全诗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一系列事件与情节的串联与交织,使得全诗既具有连贯性又充满了戏剧性与悬念感。这种情节安排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与兴趣。
对杜甫精神的深入挖掘与致敬:全诗通过对杜甫精神的深入挖掘与致敬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所在。通过对杜甫在乱世中的表现与选择的描绘与赞美,诗歌不仅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与魅力更揭示了其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刻与伟大之处。
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诗歌在继承古典诗歌优良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与审美观念。这种融合使得全诗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与时代感。
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全诗通过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来展现其独特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力量。通过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深刻反思与探索以及对人性、生命与价值的深刻关注与思考,诗歌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更传递了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在人民网人民智作、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400多万字。长安梦回,杜甫乱世中的文人风骨:论《向杜甫致敬:收复长安》选自史传统即将出版的文学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