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看,咱义马的“小巷治理家”
义马融媒
2024-11-19 20:40:25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者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联系和纽带,从环境卫生到邻里纠纷、从政策宣传到居民服务等等,样样都需要这些“小巷治理家”参与。今年以来,红土坡社区大力探索“党建+志愿”融合模式,建立健全社区资源与志愿者联动机制,将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微光行动”系列活动,助推问题解决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没有起止时间,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各个社区也都在重复做。”11月14日,记者在红土坡社区采访该社区开展的“微光行动”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霄霄这样告诉记者。

红土坡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户籍人口3548人,常住居民1700余人,老少多、青壮少,尤其是老年人,占比60%以上。老年人一多,事儿自然就多了起来。“入秋以来,老年人上下楼梯行动更为不便,就想着去看看大家有啥需要。”社区工作人员李记红说,“就是想尽自己微小的能力,为老年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这就是“微光行动”收集群众微心愿的开始。

李记红今年快50岁了,也是社区的“老人”了,剪纸、换灯泡、接线、做手工……啥都会干一点。挂在社区活动室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套剪纸正是出自她手。暑期,社区放假的孩子们也会聚到她跟前学剪纸。包括她在内的红土坡社区的工作人员共有9人,加上二三十个不时来帮忙的党员志愿者,他们构成了“微光行动”服务群众的主要力量。入秋以来,在群众微心愿收集过程中,除了现场答复的问题,志愿者们已累计收集记录群众关于安全、环保、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10余项问题、30余条意见建议。

“最近社区新上了裁缝服务,由记红做主力,帮老人们修修裤边、拉链什么的。”李霄霄向我们介绍。

“老人们眼花看不到,年轻人现在会踩这个的不多了。”坐在缝纫机边向我们展示缝纫技能的李记红笑容自然展现。“老人们出去修个裤边啥的,又远又不划算,在我们这也就是顺手的事。”李记红说。

“在小区的十几年,社区的服务想得都很周到,环境整得也挺好,有些居民想不到的他们都能想到,尽了很大努力。”对于他们的服务,社区居民们也是满口称赞,朝阳西区居民黄松林这样告诉记者。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重复,是社区工作者的日常,那些微不足道的桩桩件件小事,正构成了社区工作者们满当当的日常;用心,是他们竭尽全力的追求,只希望他们的些许行动,能让社区居民感到温暖和贴心。

早上七点半,工作者们陆续奔赴他们的“战场”。“上下班的时候走背街小巷,看看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这是李霄霄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叮嘱。

“我们的工作就是有点‘不务正业’,没事就得多在社区里溜达溜达。”李霄霄说。她戏称自己是“没有办公室的社区书记”,最忙的时候一天下来能走两三万步,最多的一天接了140多个电话,还不算打出去的。正得益于此,今年1月下旬,社区70余岁的老人摔倒在小区巷子里,才能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送医。

说起小区居民的情况,李霄霄也是如数家珍。生活虽艰难却特别要强的渐冻症患者,年老生活困难的失独家庭,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常常自发出人出力出钱为社区公共事业服务的老党员……

“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土坡人,走出去见了不是伯,就是姨,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得去做,还是心甘情愿地做。”李霄霄笑着说。有好吃了给他们送点,隔三差五去洗洗叠叠、缝缝被子,没事的时候陪他们聊聊天……“有事找我,帮不了大忙,但会尽量去协调。”这是李霄霄对居民们常说的话,也是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最朴素的想法。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志愿者服务再拓展一下,从他们生活入手,让红土坡社区也红红火火,让我们的志愿者服务更能温暖居民的心。” 提起社区下一步的志愿服务规划,李霄霄这样表示。

(水喜娟 黄静)

(部分图片来源于红土坡社区)

声明:此作品系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策划:裴根平   统筹:杨珂   编辑:水喜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