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狼来了”背后的故事——县域数字化转型方法(十八)
王洪涛数字化视点
2024-10-30 03:33:00
        “狼来了”是每个人小时候的故事,在学说话和学走路的时候,家长都会给讲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已经说不清哪朝哪代了,说不清一方面是确实没有也不太可能见诸书面,有文字记载,比如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源不会一样;另一方面却是未必非要说清哪朝哪代,啥时候都会有,甚至每天都是。
         故事的原型可能各地都有区别,但是主要情节大致都是一个孩子上山放羊,第一次不知道触动了哪根神经,也许是看错了情况,误以为是狼来了,就在山坡上喊起来:“狼来了,狼来了”。村里的大人们就拿着木掀、抓钩各种工具上山打狼,可是到了山坡上一看,狼并没有来,只有这个孩子在那里放羊。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各自回家忙活去了。这个孩子看到大家的紧张,感觉很刺激,过了一段时间故伎重演,又喊“狼来了”,大家伙儿又拿起各种工具上山打狼,让这个说谎的孩子感觉挺好,可是发现真相的乡亲们就非常生气。到了第三次,这个孩子在山上真的遇见了一只狼,等他再高喊“狼来了”,希望有人来帮助他逃命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又在报假消息骗人,就没有人来救他了,结果等有人发现时,他已经成了一堆白骨。
       故事,其实不止是故事。
       比如,为了不承担责任,50%,甚至30%的可能,都能够报出来“狼来了”的预报,给自己留足余量,就把别人和公众的选择空间压到了极致;从担负自己的责任与安全出发,他有他的道理,然而换到全局来看,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而且是承担预报责任的部门喊“狼来了”,全社会都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每次他一喊“狼来了”,所有资源必须齐备,人员全部在岗,其他工作一律停摆,准备随时出击,结果狼没来,来了一只狗,甚至连只猫都算不上。
        现代技术发展的水平,已经可以精准估算到“狼”走到哪里了,是大是小,会给人们带来多大损失,连几点几分到某个区域都会非常准确。为什么还要把“狼来了”喊那么响?“小狼”喊成“大狼”,“大狼”喊成“巨狼”,看似科学谨慎,实则是推卸责任,潜在损失该怎么衡量?
          那边一喊“狼来了”,各种临时措施就都有了理由,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当然这些麻烦绝不能是喊“狼来了”一个孩子的事儿,比“狼来了”更可怕的是除了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之外,大家都不喊“狼来了”,却都在做把“狼”赶到别人家院子里的“小动作”,然后站在旁边嘲笑喊“狼来了”的孩子“不懂事”。
          喊“狼来了”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把防狼的篱笆建起来,让再大的狼来了,也不至于伤人或者把谁家的羊叼了去,这样即使偶尔漏报或者错报了“狼来了”,也不致以造成实际损失。通过民联网组织群众,让“狼”来与不来、走到哪里、怎样防范都有随时随地的保护,就可以避免报准了不算业绩、报不准得打板子的尴尬。



        更多通过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