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渠通水丰 旱涝无忧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4-10-22 18:46:46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向辉

  “今年玉米亩均产量1300斤以上,我们这里条件好,旱能浇、涝能排,是旱涝都不怕。”10月14日,扶沟县江村镇穆庄村种粮大户穆战刚说。

  江村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以开挖疏浚沟渠河道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以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为支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难题,畅通全镇沟渠“毛细血管”,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沟通渠畅不畏涝

  江村镇境内有两条过境河,分别为尉扶河和涡河,另外还有引黄干渠、麻里沟、江北沟等河道沟渠2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道水系,为当地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种辣椒最害怕涝,今年7月雨水多,要不是地头沟渠通畅,这辣椒估计就没啥收成了。”江村镇西冯村村民翟艳军说,他流转了20多亩地,其中有5亩多的辣椒,由于地势低洼,一下大雨就容易积水。

  今年7月15日下了一场大雨,翟艳军眼看地里的积水就要没过脚脖了,他赶快到地里,挖了条十几米长的排水沟。“心想辣椒怕是要保不住了,可是雨一停,一天时间地里的积水就排完了,辣椒没受大影响,平均一亩地卖了4000多块钱。”翟艳军脸上笑开了花。

  西冯村内有5条较大的沟渠,该村村委会主任王丹红说:“近两年在镇里的领导下,我们协调各方人力、机械,疏通下水口及沟渠,清理沟渠内的树枝、垃圾、淤泥等,并对毁坏的涵管、渠堤进行维修,提升了农田防洪排涝能力。”

  曾经由于多种原因,在江村镇的农田中,还存在部分低洼地,排水沟渠深度不够、桥涵堵塞、沟渠之间断头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近年来,该镇组织专人对境内水系进行排查,推进实施沟渠连通项目,并逐地块排查,逐沟渠进行疏通,逐村组进行核验,实现了“地通沟、沟通渠、渠通河”,大大提升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渠多水足不怕旱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江村镇干群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开展修渠打井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挖了江北沟、十一支渠等沟渠,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粮食产量由亩产100多斤提高到300斤。如今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该镇11万多亩耕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穆战刚流转的110多亩地都是高标准农田,今年6月中旬天旱,他种的玉米足足浇了两遍水。“现在地头就是机井,需要浇地时,到井房刷一下卡水就出来了,一个人就能把活儿干了。”

  江村镇辖区内有机井1721眼,平均60多亩地就有一眼机井。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更好发挥作用,江村镇扎实开展机井管护工作,将每眼机井都进行了编号,并且每眼机井都明确有井长、管护员。

  刘玉山是名机井管护员,他每月要对辖区内机井进行两次以上巡查,在用水高峰期则是一星期一次。“发现机井有损坏,我会第一时间将损坏机井进行登记并上报给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中心,就有维修人员来进行维修,维修后我还要和管护中心人员进行验收。”

  这几年,随着不断治理,沟渠在汛期发挥防洪排涝的同时也补充了地下水源。江村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赵长岭说:“在非灌溉季节,我们将尉扶河和涡河水蓄到镇内的河道、沟渠内,通过河水下渗来补充地下水源。现在一些机井水位上升有四五米,水量也大了,就是用水高峰期也不愁没水浇地。”

  管护得力民心安

  10月15日,在坡刘村马里沟沿线,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鸿章带领3名村民正分工协作,清理沟内的杂物。

  “趁这几天沟里没水,我们来沟边转一转,修整一下沟壁,把沟里的垃圾杂物清一清。”刘鸿章说。

  沟渠连通不是一“连”了之,更在于管理。为持续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江村镇以沟渠整治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沟渠管护长效机制,实行党政正职一手抓、分管副职具体抓、管护人员直接抓的方式,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实施方案,实行乡、村两级负责制,着力打造乡村两级联动、群众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护格局,确保每一处农田沟渠都有专人管理。此外,该镇严格落实值班值守,推行“定期检查、日常抽查”等督导方式,确保相关责任主体履职尽责。

  近期,为巩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沟渠整治成果,该镇以村为主体,对治理的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攻坚,动员群众1000余人次,出动挖掘机械16台次,整治重点区域28处。

  “水利设施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不能有丝毫马虎,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全面提升沟渠整治工作,固根基、强基础、补短板,彻底打通农田排涝‘毛细血管’网,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水动力’。”江村镇党委书记孙光说。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