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吃多了胃胀胃痛不消化,中医有妙招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4-09-06 19:39:52

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是指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轻则胃胀、不消化,重则反酸、烧心、辗转难眠。针对这些情况,除了吃药,其实还可以用中医经络穴位来解决这些问题,简单又方便,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缓解胃病的常用穴位。

土水穴

土水穴,顾名思义,在中医五行中脾胃属土,有治疗土(脾胃)病及水(肾)病的作用。该穴理气作用甚佳,故治胃痛、咳喘甚效,是治疗胃肠的特效穴。

位置:

均位于手鱼际部,总共三穴, 土水一穴:手掌面,在拇指第一掌骨偏桡侧下陷中间,上半寸处。土水二穴:手掌面,在拇指第一掌骨偏桡侧下陷中间处。土水三穴:手掌面,在拇指第一掌骨偏桡侧下陷中间,下半寸处。

具体手法:

【按摩法】:以拇指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感觉酸胀即可;或以大拇指指腹来回滑行,直至鱼际处发热。每次可行5-10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中医有句话叫“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就是与胃、肠道相关的疾患,都可以选取该穴位,如胃胀、胃痛、食欲下降等,常按对消化系统有良性调节作用。

位置:

位于外膝眼((即犊鼻穴)下三寸(四横指)、胫骨边缘,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位于胫骨前肌上。

具体手法:

【按摩法】:以拇指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感觉酸胀即可;或手指微屈,握成空拳,以掌心侧敲打足三里。每次可行5-10分钟,每日可行多次。【艾灸法】:也可选用艾条悬灸,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距离穴位皮肤约2-3厘米处熏灸,以皮肤微微潮红为度,每次约灸5-10分钟,每日可行一次。

健胃“三剑客”

药王孙思邈曾写到:“腹宜常摩,可祛百病”。腹部按摩可以使肠胃等脏器分泌功能活跃,明显改善大小肠蠕动功能,调节人体的消化排泄功能。而上、中、下脘穴被形象地称为健胃“三剑客”,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呕的作用,尤其是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位置:

上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即神阙穴)5寸处;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下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处。

具体手法:

将两手掌心对擦,擦热之后放在上脘穴的位置,反复摩动,直到上脘穴感觉温热,继续向下螺旋状摩动,至中脘穴、下脘穴、肚脐,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然后两手边摩动边向两侧分开,至两侧滑肉门位置,滑肉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有温热感后再回到上脘穴位置,依次循环,反复摩动,每次5到10分钟。

俗语说,“胃病七分养三分治”。治疗胃病,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根本方法还是在平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油腻、甜食、寒凉之物摄取过多,养成三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切忌暴饮暴食,不要餐后立刻躺下,以免消化不良和胃酸反流,睡前2小时尽量停止进食,让肠胃适当休息。若病情较重,要及时就医。

- END -

供稿/来源:中医科 杜芬芬

编辑/一审:金碧薇 吴秀丽 许冠玉

策划/二审:彭永强 薛   瀚

统筹/三审:冯光耀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