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看古诗词中的月亮
法眼观天下
2024-08-30 01:04:03

#我拍了拍月亮#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月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唐 李白  

作为浪漫派诗人,李白的诗特别喜欢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先是借儿童之口,直白表达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

随后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美好的神话传说巧妙加工,糅合出来个人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晚年时期,安史之乱未爆发前。彼时的唐玄宗宠幸杨贵妃,重用权奸、宦官,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朗月行

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

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

靓妆坐帷里,当户弄清弦。

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

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

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

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鲍照 南北朝宋人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 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宋·柳永

奉旨填词柳三变,自身一生坎坷,自然擅写离愁别绪。但是借月亮把自己的愁苦和怨恨写的这么深刻又不动声色,写得直白如话,却又情真意切,更加耐人寻味。 "万种千般",写尽离人或思念、或疑虑、或猜测、或埋怨的诸多复杂心态。"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却又极富民歌风味。

《月》

魄依钩样小,

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

人间几处看?

                  ——唐·薛涛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传说出自班婕妤的《怨诗》。唐代才女薛涛,又借着这首诗细化了她眼中的月亮: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 不管是微微细影还是满月团栾,人世间又有哪儿的人在凝望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