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传统文化】中秋文化源远流长
文竹若风
2024-09-15 11:06:15
 #创作挑战赛五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双星计划2周年#  #我的中秋这样过# 

中秋文化源远流长

又是一年中秋节。

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过团圆节。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和家人团聚,必不可少的礼物,当然是月饼。

赏月,吃月饼是必修课。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记得幼时过中秋,常选择在院子里,在一轮圆月的映照下,一边吃月饼,一边听大人讲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传说。

那时候总觉得月亮既诗意又唯美还神秘,充满无尽的奥秘。后来读书上学,年龄一天天增长,对月亮的了解也一天天增加。掀开神秘面纱的月,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

人类屡次的登月行动,让月亮不再高高在上,它似乎只是我们的一个远房亲戚,虽然走动少,但骨子里还是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就希望多一些了解。
这是个很有历史的家人呢!

在周代,人类就对月亮特别崇拜,也诞生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还形成了中秋祭祀的习俗。但中秋作为节日还未正式形成。

在汉代,月亮崇拜基本为皇家垄断,老百姓只问一日三餐,烟火人生,民间还未出现百姓拜月事宜。

到了唐朝,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出现很多。在《全唐诗》中,八月十五赏月诗共一百一十一首,出自六十五位诗人之手。

王建(765—83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说: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意思是今夜月色很好,人人都在望月,点出八月十五日赏月是人人所做之事。

白居易咏中秋诗尤多,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友人聚会赏月之事。晚唐诗人殷文圭作《八月十五夜》,写中秋之夜独身在外的乡愁,开头两句为“万里无云境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指月圆人团圆,是此时已有亲人团聚赏月习俗的一处例证。


唐朝初年主要是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如官员、文人等及其家庭开始风行在八月十五日月夜,家人或朋友聚集在一起赏月、赋诗、饮酒、聊天等,一般贫苦人家没有赏月、赋诗的雅兴;但到了中唐时期,中上层人物赏月聚会的风尚影响、流传到下层社会,开始在寻常百姓家庭、寺庙之类公众场所形成聚会、宴饮等习俗。由此到晚唐,中秋节已成为全社会的节日。

唐朝的中秋节俗和后来的节俗有比较大的差异,那就是唐朝中秋以赏月为中心。这晚一般是亲友聚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宴饮聊天,文人则对月赋诗。也有人独自赏月,独赏明月留下的记载多为思乡思友之作。


唐代还盛传唐玄宗游月宫、遇仙女、传仙乐的故事,可称为中秋节的三大传说之一(另外两个传说是嫦娥奔月和元代借月饼起义)。

唐人赏月的爱好使得中秋赏月风行,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

宋代的中秋已经过得很热闹,其主要活动是对唐代赏月宴饮习俗的延续。

《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记载:中秋节之前,各酒店都卖新酒,重新装饰门面、打扮彩楼,用竹竿挑出画着醉仙的旗子。街市上人人争相饮酒,到午时未时之间,各家酒店的酒就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中秋时节虾蟹正肥,石榴、梨、枣、栗子、葡萄、橘子等果品正是新上市的时候。


中秋之夜,富贵人家把亭台楼榭装点得很漂亮,普通百姓也到酒楼占好位置以赏月。街市上到处是丝竹之声,直到夜深时分,在家未出的人们听着远处传来的音乐声,像从云外飘来。孩子们在街头通宵嬉戏。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看这段描写,可知北宋时期中秋节之隆重:中秋之前就开始准备,中秋这天中午痛饮美酒,晚上通宵赏月、游玩。无论贫富、长幼,简直是全民狂欢。

苏轼有中秋词三首,都是名作,其中《水调歌头》最脍炙人口。苏轼在序中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苏轼是在中秋痛饮美酒之后,对月而作。词的下阕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比拟,最后祝愿身处异地的亲人平安,终能团聚,这与自唐以来由月圆联系人间团圆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也在思想上与中秋的团圆习俗相通。


元代民众在岁时节日等习俗方面保持原有面貌,而且自皇帝以下的蒙古族统治者也逐渐接受了汉族的传统习俗。

元代延续了宋代中秋的习俗。民间过中秋以赏月宴饮为主,这种情形在散曲里有生动的表现。散曲《中吕·迎仙客·十二月》按月咏唱一年风物与个人情怀,其中“八月”唱道:

风露清,月华明,明月万家欢笑声。
洗金觥,拂玉筝。月也多情,唤起南楼兴。

元代中秋时,人们也讲究品尝各种时令瓜果。

从明代开始就有了中秋节互送月饼、瓜果的风俗。现在,这种习俗更加盛行。从根本上讲,互送礼品是一种美俗,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敬老爱幼等美好心意和优良品德,也是密切人际关系、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

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而唐宋时期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


随着节俗活动的演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唐宋时期主要是对于中秋明月这种自然美景的欣赏,明清以后转为家庭团圆、庆贺丰收和对月神的崇拜、祭祀。

在现代社会,其文化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通过团聚、联欢、赠送礼品等活动,加深亲人、朋友等的感情联系。

2. 通过赏月、泛舟、观潮等欣赏、亲近自然美景的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 通过尝新粮、吃新果、观看演出等活动,欢庆丰收。

4. 通过电视节目联欢晚会、各族民众共同参与的娱乐联欢活动,营造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喜庆祥和的氛围。


中秋节最突出的主题是团圆,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亲友团聚,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社会和谐。
祝愿我们家家团圆幸福,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