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我市举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纳米研究中心专场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上,我市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纳米研究中心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在第七届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我市凭借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成功签约项目并引进两名B类专家,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
日前,中韩继电保护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存在的挑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突出创新引领,把动能蓄足。一直以来,我市聚焦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扎实推进“创新年”行动,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
1
数量质量“双提升”
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
一桶面粉、一瓶纯净水,原材料直观可见,只需8秒钟,面粉就变成白色的生面条……在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及其背后满满的“黑科技”,无不令人啧啧称赞。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最敏感,对科技需求最迫切,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产业转型的主角。
一直以来,我市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创新主体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围绕全市“633”产业发展布局,我市着力建设以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体系,支撑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同时,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通过科技政策引导、科技项目支撑等方式,积极引导人才、项目、成果、金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扶持入库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力,确保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2
集聚科技要素
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备
演员在舞台上才能展现才华、演出好戏。
科技创新,同样需要良好的创新平台。
日前,中韩继电保护论坛在许昌中原电气实验室举行。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韩国明知大学、中原电气实验室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3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电力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成果汇报和技术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致力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存在的挑战。
近3万平方米的科研场地,近20位专家院士加盟……建设中原电气实验室,对引进高端人才、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要素资源的“强磁场”。我市围绕主导产业链,坚持以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创新载体平台提质工程。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357个,2024年度新认定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备案建设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92个。
3
打造“许昌亮点”
创新人才引育更加高效
日前,许昌市“中药材混伪品鉴别与精深加工”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启动仪式在河南盛世联邦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该服务团由许昌学院和中山大学联合组建,成员全部为博士,涉及领域包括食品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等。
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我市印发《许昌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和优势,建成包括156名专家的人才库,签约38名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共计帮助企业申请专利31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发和优化生产工艺路线27项,开发新产品18个,联合申报省、市级项目6项,共建合作平台9个。
“许昌学院的肖付刚教授,是我市首批助力产业提档升级科技特派员之一。他通过利用许昌学院实验室设备对主导产品紫荆的药、食两用价值进行快速分析,同时帮助辅导企业进行专利及项目申报。”谈到科技特派员肖付刚对企业的帮助,鄢陵中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感动地说。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许昌英才计划”3.0版,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用人主体需求,着力拓宽引才渠道,截至目前,共计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11家,引进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4批92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4名高层次人才,培育中原学者等科技领军人才21人。
为集聚更高层次的人才资源,我市稳步推进科技开放合作。在去年举办的中国科学院专家许昌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10家科研院所的61位专家会聚许昌,举行科技成果发布、项目对接等活动,推动中国科学院优势科技资源服务许昌经济社会发展。
4
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生态构建更加有力
今年7月,我市对2023年度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318家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2281万元。
一直以来,我市以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集中力量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把工作重点转到优化创新环境上来,积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
在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方面,我市坚持每年召开高规格会议,拿出“真金白银”,表彰奖励为全市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出台《许昌市科技创新奖励若干措施》,调动创新平台、市场主体、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我市建立了许昌市科技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科技金融政策,组织召开许昌市科技金融工作培训会议,印发《许昌市科技金融“许科贷”业务实施方案》,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今年9月底,“许科贷”业务已累计授信2.6亿元,放款1.99亿元。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许昌市校地人才共建工程的实施意见》《许昌市校地人才共建工程人员选派管理与考核办法》,推动在许高校和地方每年互派80名专家、干部人才,开展双向交流挂职,实现了“政产学研用”深度拓展。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先后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144个,合作开展研发项目503个。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下一步,我市科技部门将聚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活力。
文|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家宝
编辑|王威 杨仪 校对|张文正
二审|刘磊 终审|黄双燕
分享,点赞,在看,每天收到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