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怀民亦未寝”一句说开来(随笔)
沈莉红
2024-11-12 23:56:58
 #怀民亦未寝# 

因为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我们记住了张怀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怀民亦未寝”一句读者看到了他们两个人心有灵犀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北宋一位官员被贬黄州,他名叫张怀民,字号偓佺。

“乌台诗案”差点毁掉苏轼,却也让他获得新生。

正因为这些,三年之后,当好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时,苏东坡去看望他。

面对好友遭贬处境,苏轼没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劝慰,有的只是“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风雅;没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牢骚,有的只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自然。

最能打动人的,恰恰是来自平常生活的真实。

而对此刻的张怀民来说,他也不需要所谓感同身受的安慰,他只需要一个能懂他的知音。

此外,苏辙去找苏轼玩时写过一篇文章《黄州快哉亭记》,里面也提到了张怀民修建了一座望江亭,苏轼为其取名快哉亭,可见三人一同游玩,关系非常要好。

苏轼夜寻张怀民,实际上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我们也应感谢这个叫张怀民的人,因了苏轼寻到了他,那夜那月,那竹那柏,才变得如此不同寻常,这千古名篇才仿若泉水汩汩涌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