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古诗词#
南宋·赵师秀《约客》赏析
原文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
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笼罩在绵绵细雨中;青草丛生的池塘边,蛙声此起彼伏。
已过午夜,约好的客人仍未到来,我百无聊赖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芯上结出的灯花。
注释
黄梅时节: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农历四、五月),多阴雨,称“梅雨季” 。
家家雨:形容雨水绵延,笼罩每家每户 。
处处蛙:以蛙声反衬夏夜的寂静,体现“以动衬静”手法 。
闲敲棋子:细节描写,展现诗人等待中的无聊与微妙心绪 。

赏析
1. 意境与结构
前两句写景:通过“黄梅雨”“青草池塘”“蛙声”勾勒出江南夏夜的潮湿与生机,叠字“家家”“处处”强化了空间的广延感,形成一幅动静交织的画面 。
后两句叙事:点明主题“约客未至”,以“过夜半”突出等待之久,“闲敲棋子”的细节将焦躁与闲适的矛盾心理具象化 。
2. 艺术手法
以动衬静:雨声、蛙声的喧闹反衬室内孤灯的静谧,凸显诗人内心的寂寥 。
对比与细节:户外自然之声与室内单调的棋子敲击声形成对比,灯花震落的瞬间暗示时间的漫长与心绪的波动 。
语言风格:语言清新自然,摆脱雕琢,体现南宋“永嘉四灵”淡泊诗风 。

3.情感解读
焦躁与闲适的交织:表面看似“闲敲棋子”,实则隐含等待的焦灼;而“落灯花”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声景的沉浸,展现其超脱的一面 。
禅意与哲思:赵师秀作为“永嘉四灵”代表,诗中既有对友情的期待,又隐含对世事的淡泊,体现宋代文人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
创作背景与故事
被“放鸽子”的灵感:据传此诗作于赵师秀约友下棋而对方失约之夜。友人因梅雨阻隔未能赴约,诗人独坐灯前,借雨声、蛙声与棋子声排遣孤寂,遂成此诗 。
历史评价:钱钟书称此诗将“等人不至”的微妙心理刻画到极致,成为南宋七绝典范 。
延伸思考
诗歌中的时间感:从“黄梅时节”到“过夜半”,时间流逝通过自然意象与动作细节呈现,强化了等待的漫长 。
文化符号意义:“灯花”在古诗中常象征希望或孤独,此处既暗示夜深,也隐喻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失落 。
名句摘录与考题示例
名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被历代评家赞为“诗眼”,以微小动作传递复杂心绪 。

中考真题:
1. 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的妙处 。
2. 分析前两句叠字的作用 。
此诗以简练笔触捕捉生活瞬间,将寻常等待升华为艺术经典,展现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与高超的诗艺。
以下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简介:

赵师秀(1170年—1219/1220年)
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天乐),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永嘉四灵”之首,江湖诗派重要先驱,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
生平经历
1. 科举与仕途
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中进士,曾任上元主簿、筠州推官等职,但仕途不顺,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晚年寓居临安(今杭州),逝后葬于西湖葛岭。
2. 文学活动
与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因四人字号皆含“灵”字且籍贯相同,诗风相近,主张回归晚唐姚合、贾岛的简淡清苦风格,反对江西诗派的晦涩用典。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