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二十四节气——小满】小满未满:苏轼诗词中的留白智慧
郏县融媒体中心
2025-05-21 14:19:22

XIAO

MAN

GRAIN BUDS

江南五月,麦穗初齐,桑叶正肥,小满节气悄然而至。2025年的小满时节是农历四月二十四(阳历5.21)。

小满,意味着万物至此小得盈满,却未达全盛。这种"将满未满"的状态,恰似苏轼笔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也暗合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在苏轼的诗词宇宙中,我们总能发现与小满精神相呼应的哲学——不求圆满,但求适度;不贪全盛,但享过程。这种留白的智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恰是一瓶解暑的清凉药。

苏轼诗词中的留白智慧

Xiao Man Jie Qi

苏轼对自然节律有着诗人特有的敏感。他在《浣溪沙》中写道:"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词中描绘的正是春夏之交、小满时节的景象——寒热交替,阴晴不定,万物在变化中生长。苏轼没有苛求永恒的春暖花开,而是欣赏这种过渡状态的美。这种"中间状态"的美,与小满节气"物至此时小得盈满"的特质不谋而合——最美不过将满未满时。

苏轼这一辈子在官场上起起伏伏,但却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平衡。苏轼在《超然台记》中写道:"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正是教导人们在看似不足中寻找满足。当现代人被"追求极致"的社会价值观所困时,苏轼的"小满哲学"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在不完美中发现足够,在局限中找到自由。

小满时节,江河渐涨却未至泛滥,麦穗灌浆却未完全饱满。这种"适度"的状态,正是苏轼毕生推崇的人生境界。当代社会充斥着"越多越好"的价值观,人们追求满分成绩、全额薪资、完美形象,却常常在追逐"全满"的过程中耗尽心力。

苏轼的诗词与小满节气共同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是懂得适度的艺术。就像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生活中最珍贵的往往是那些不费分文、不求全备的简单存在。回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你会与我有相同的发现:那些我们曾寄予厚望的时刻,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几分遗憾与不足。当我们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时的那份从容与自在,便是苏轼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小满未满,恰是人生佳境;留白守缺,方见生命真谛。苏轼的诗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小满节气的深层意义——不求极致,但求适度;不慕完满,但享过程。当五月的暖风吹过麦田,或许我们都能学会像苏轼那样,在"小得盈满"处安顿身心,在将满未满时体会生命最本真的喜悦

编      辑:刘晓培

审      核:李新源

监      制:吴帅钢

政务合作:18337558666

商务合作:13733915566

(声明:除本地新闻、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转载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