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齐:好日子就要唱着过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高庄镇,有这么一个戏曲发烧友,放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不去享受,却偏偏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凭一己之力,建起了文化合作社,成立了文艺表演团队,除了定期在文化合作社演出娱乐外,还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去义务演出,送戏曲进乡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戏曲剧种,他和他的文化合作社,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基层文化名片,直接受益观众超过5万人。
他名叫杜学齐,今年69岁,汪流村人。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文艺,闲暇时刻愿意哼上几句戏词,乐呵乐呵。他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就是走上舞台,为群众表演戏曲。由于生活和家庭压力,忙于奔波,一直未能得偿所愿,成为杜学齐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一块心病。
直到2008年的冬季,杜学齐实在憋不住了,就自己偷偷跑到安阳市买了一个大音响和几支话筒,一开始还偷偷摸摸哼上几句,怕老伴不支持,埋怨他乱花钱。
让杜学齐意想不到的是老伴不但没有给他脸子看,还鼎力支持他,“你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唱戏这么一个爱好,现在咱也没啥负担了,想唱就痛痛快快去唱吧,别掖着藏着,抹杀了自己的本性,我还想给你一起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呢。”老伴一席话,让杜学齐组团一起娱乐的热情之火更加旺盛高涨,他居然一蹦三尺高,逗了一句,“得令,夫君去也。”
打铁还需自身硬。杜学齐迷上了戏曲,对着话筒跟唱学唱成了家常便饭,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为了保证效果,也玩起智能手机,下载戏曲软件,天天捧着手机练唱戏曲,他唱的豫剧《吃亏歌》还真是有模有样,参加镇县文艺演出,赢得赞誉声声,称他是草根明星。
一开始,没有固定地方,村头巷尾、庙前路边、房前屋后,只要是空闲地方,就能看到杜学齐他们忙碌的身影。尽管腔调不是那么标准,有时还跑调,一点也不影响观众的喜悦。当然也有个别村民故意讥讽挖苦杜学齐,“你一不党二不团,出什么洋相、抢什么风头,到底图个啥?”
面对闲言碎语,杜学齐哈哈一笑,硬怼对方,“咱啥也不图,就是为了给群众找乐子,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爱咋的咋的,我就是喜欢唱,又不碍你什么事,你发什么神经?”
散兵游勇式的演出,确实不方便。为寻找合适的演出大本营,杜学齐可是没少费工夫,既得价格便宜,还得交通便利,方便扎堆。杜学齐寻觅了大半年,2008年终于在有“高庄小香港之称”的商贸繁华地带西小寒找到一大间地下室,杜学齐就像寻到宝贝似的,开心的不得了。
当一个基层戏曲达人,也得有经济做支撑,才能细水长流,服务百姓。杜学齐心里有个小算盘,一边做个小生意销售饲料,一边养活演唱团队,这样才能让推广戏曲文化走的更远。
俱乐部里乐翻天。从2009年春节开始,杜学齐投资筹办乡村文化艺术平台——彩虹俱乐部,背景设计、地面布置、乐器购置,一样都不能少。参唱人员由最初几个人猛增到四十多人,有点出乎杜学齐意料,“想不到大家对文艺演出这么上心,我干得更有劲头了。”每到周三和周日,彩虹俱乐部都有唱戏唱歌大联欢活动,动听的歌声、优雅的音乐,吸引着路过的群众驻足观看,都夸地下室俱乐部是大家滋润心灵、抒发情感的乐园。从此也拉开了彩虹俱乐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序幕。2023年彩虹俱乐部改制成为彩虹文化合作社,正式成为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支叫得响的“文艺轻骑兵队伍”。
好日子就要唱出来。作为新时代的新农民,杜学齐始终认为要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展现自己的新思维、新气度、新风采,把自己拥有的好日子、好心情唱出了。今年春节期间,杜学齐带领彩虹文化合作社演出人员奔赴高庄镇、瓦店乡等地,走进汪流、将台等村庄,为广大群众送去豫剧、小品、歌曲等文艺作品,欢声笑语满天飞。轻快欢腾的广场舞、有板有眼的家乡戏豫剧选段、悠扬动听的歌曲、新颖别致的帽子舞、手绢舞……“如今,生活越过越好,过年过的是心情,好日子就要唱着过。”在场的朱大娘乐呵呵地说。
杜学齐满脸自豪,诉说初衷,“我们完全是自编自演,义务演出,目的就是让村民在节日期间能够品尝文化盛宴,增强文化自强,传承传统文化,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彩虹文化合作社春节期间举办送戏曲进乡村10多场,直接观众上万人次,让老百姓着实过足了一把戏瘾。
露天夜戏醉民心。今年入夏以来,尽管潮湿闷热,可是杜学齐和他的演出团队,表演的文艺专场,就像一股股清泉,凉爽润泽着观众的心灵,让群众爱不释手,陶醉其中。每周三和周日在铜雀路边空旷地方演出,逢周五和周六,开信村北地左辅路上有夜戏。观众的喝彩声、鼓掌声连成一片,荡漾在空中。就连周围树上的小鸟都受到惊艳,也唧唧喳喳捧场围观。一场夜戏最多观众超过2000人。
开信村的李大爷是杜学齐的忠实粉丝,每场都到,他竖起大拇指,赞扬道,“老杜真是个有担当、敢作为的‘戏曲狂’,组织几十个人义务演出,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让人敬仰,尤其是自编自演推广的孝善小品,大家十分喜欢,谢谢老杜和他的团队给大家送去酷夏清凉。”(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