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探寻古史中的黄帝踪迹
传承文化
2024-10-20 20:52:28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黄帝作为华夏始祖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然而,当我们回溯商周春秋时期,却惊讶地发现,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竟无明确的黄帝记录。
 
陈侯因齐敦的出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其铭文中“绍緟高祖黄帝”一句,让我们对黄帝在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有了新的思考。“绍緟”意味着接续、继承,齐威王以黄帝为自己的高祖,而陈氏出自周代陈国,陈国以虞舜为始祖,虞舜又可追溯至黄帝。但这似乎只是古史层累化的结果。
 
顾颉刚先生提出的“古史层累化”概念,为我们理解古史的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按照这一观点,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正如我们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看到的“考古地层关键柱”一般,古人心中最古老的人物也随着时代变迁如地层般累积,新的在上,旧的在下。周代人心中最古的人是禹,孔子时有尧舜,战国时有黄帝神农,秦有三皇,汉以后有盘古。
 
从“黄帝”的起源来看,虽然他被公认为华夏始祖,但这种说法并非自古就有。我们最熟悉的记录来自《史记·五帝本纪》,其关于五帝世系的记录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然而这些都是战国秦汉的著作,并非上古流传下来的史料。
 
在商代的记录中,虽有“黄”有“帝”,但并未出现“黄帝”。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黄”字古文象仰面向天、腹部膨大的残疾人“尪”,商周时期有燃烧“尪”祭祀上天的风俗,后“黄”又代指黄色。卜辞中的“黄尹”身份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夏商之际名臣伊尹。至于“帝”,其本义有多种说法,或为“蒂”的初文表示花蒂,或形似束绑柴薪引申为祭祀上天的“禘”祭后表示天神。在商代卜辞中,有“帝”或“上帝”的记载,商人还把去世的先王称为“帝”,但商王生前仍称“王”。
 
不仅商代没有黄帝记录,之后西周、春秋的青铜器以及最原始可靠的周代历史文献《诗经》中,也均未提及黄帝其人其事。《商颂·玄鸟》讲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中母系始祖姜嫄踩踏“帝”的足印生下后稷,可见商周以神秘的“天”“帝”为始祖,而非帝喾或黄帝的后人。《诗经》中最早的人物是大禹,新发现的西周中期青铜器“豳公盨”也记录了大禹;《尚书》中最早的人物是尧、舜,虽这些篇章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在战国初年孔子后学编纂的《论语》中,孔子已有歌颂尧、舜。总之,直到春秋时期,仍无黄帝存在并被列为祖先的确凿证据。
 
然而,没有记录并不意味着没有黄帝的观念存在。《史记·封禅书》提到两周之时,黄帝的原型可能为中央天帝。这为我们探寻黄帝在古史中的踪迹留下了一丝线索。
 
在追寻历史真相的道路上,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还原古史的本来面目,但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接近那个遥远的时代,了解古人的思想和观念。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的形象在历史的层累中不断丰富和演变,承载着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民族根源的追寻。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