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维护老年人的金融安全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27 08:21:09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2023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是养老金融议题首次在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也是养老金融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重点工作领域。

养老与金融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只要是围绕养老需求所开展的金融活动,无论是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还是养老产业的投资融资,抑或是老年群体个人的投资与消费,都属于养老金融的范畴。学界和实务界对养老金和养老产业的金融安全问题多有讨论,对老年群体自身的金融安全问题却关注不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老年群体个人层面的金融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也关系到整个老龄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大局。故此,本文将在微观层面探讨当前我国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金融安全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应对之策。

老年群体面临的主要金融安全问题

现阶段,我国老年群体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个人金融安全问题。首先是金融欺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趋于下降,加之金融知识相对匮乏,此时一旦来自家庭或社会的支持缺位,就会给各种金融诈骗活动留下可乘之机。其次是金融剥削,指通过欺骗、操控或胁迫等方式,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任意挪用、处置甚至盗取老年人的资金财物。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这一现象也将日益普遍。再次是金融排斥。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老年人通常依赖传统渠道和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很难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新兴数字金融产品的内容与作用。如何有效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进行科学理性的养老投资,防止老年人因金融技能匮乏而被排斥在现代金融活动之外,是老龄化社会应对公共养老资金不足、医疗护理费用上升的一个重要内容。

维护老年人金融安全的应对之策

针对老年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金融风险,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预防与监督。

首先,系统提升老年人的金融素养。老年人之所以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可能面临金融风险,表面看起来是因为缺乏防诈知识、防范意识薄弱、掌握防范技能不到位,而根本原因是自身金融素养薄弱。金融素养是一个人掌握金融知识并具备科学金融决策的综合能力。如果社会舆论宣传充分到位、金融知识技能掌握全面透彻,即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趋于下降,他们在面临各种金融陷阱时也能始终保持警惕心理,降低上当受骗的概率。

传统防范金融欺诈的主要途径是宣传教育。例如,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防诈宣传,协助老年人安装手机防诈应用软件,对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网进行普法宣传等。目前,各种针对老年人的金融欺诈活动变得越来越隐蔽,全面系统地提升老年人的金融素养是长久应对之计。具体而言,应当在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机构等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开设金融老年学相关课程,给老年人提供正规的金融教育。可以将金融老年学定位为一门专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课程,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涵盖金融规划、金融咨询、社会保障风险评估、投资建议等内容。可以聘请高校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从业者、金融社区工作者等相关人员主讲这门课程。可以结合各种社交媒体公众号、视频号,通过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传播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老年群体讲授金融知识,培养老年人的全生命周期财务管理理念,引导老年群体树立正确理性的养老观、消费观、财产观,使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投资或消费场景时,能做出明智理性的金融决策,从而让自己过上更健康安全、更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上述过程需要由政府部门主导和推进,社区、高校、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参与,从而为老年金融教育的普及和延续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加强老年群体的财产权益保护。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遭受亲属,甚至保姆、护工金融剥削的案件时有发生,受害老人往往惧怕名誉受损而三缄其口。对此,应强化法律对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保护力度,严厉惩处各种金融剥削行为。此外,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老年人合法财产权益受法律严格保护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多种途径普及这一法律常识。要让公众了解并熟知:即便是子女或其他亲属,也应当充分尊重并维护老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在社区和家庭层面,应当帮助失智失能、独居或孤寡老人维持一定的社会交往与联系,使他们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能及时获得必要的援助。金融剥削不但侵犯了老年人的个人财产权益,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代际之间的团结和睦带来极大伤害。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途径,让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其他与老年人有社会交往的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剥削的危害性,从而减少这一现象发生的社会基础。金融部门一旦发现老年人的资金账户存在可疑的资金流动迹象,除了尽到提醒义务之外,还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及时报警处置。

再次,推动金融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创立与发展。作为一种职业的社会工作已逐步被我国公众接受和认可。当前,我国老年群体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复杂多样,这恰好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细分领域金融社会工作提供了介入良机。金融社会工作认为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发展路径,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实现消除贫困、促进金融福祉的目的。金融社会工作者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金融安全指导包括金融教育、金融咨询、金融督导、金融诊疗等手段。除了参与到老年人金融素养的提升活动之外,金融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拓展金融机会,促使他们广泛平等地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打破金融排斥的壁垒,最终目标是帮助服务对象在资产建设、消费管理、信用建设、危机应对等方面实现金融安全。

具体而言,金融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开展个案和小组活动,通过金融知识传授、诈骗场景模拟、典型案例分享、维权问题解答、亲朋支持网络构建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厘清金融诈骗类型、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从而有效预防金融诈骗。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咨询与规划,如养老金咨询,制定消费预算并跟踪预算,帮助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帮助创业的低龄老人申请小额贷款,为有赌博习惯的老年人提供金融诊疗,帮助老年人查询个人征信,提供申请或偿还住房贷款的咨询,指引金融类应用软件的操作和水电煤气费用的手机支付等。还可以作为金融老年学的专职讲师,定期为老年学员系统讲解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另外,还可以扮演沟通者和协调员的角色,协助老年人与其子女建立联系,并建议子女多关心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降低他们因心理因素而诱发的金融风险。

最后,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到老年人的金融教育活动中。目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已经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了数字金融服务,例如,手机银行界面推出了大字号版本。不少金融机构也纷纷提出要完善适老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大做强养老金融。供给和消费其实是一体两面,除了在供给端做文章之外,金融机构应充分调研和回应老年人的实际金融需求,积极参与到老年人线下的金融教育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维护老年人的金融安全,做好养老金融工作。

金融机构可以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进行资产财富管理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咨询与服务。可以走进社会,和民政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金融老年学系列课程的建设与普及。也可以参与到网络金融风险、网络金融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体系的建设与监管活动中,为老年消费者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还可以联系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开发老年人智慧理财和金融安全模块,训练老年人预防金融剥削和金融欺诈的新技能,从而提升老年人数字金融产品的使用能力,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中国老年人的家庭婚姻关系与成功老龄化研究”(19BRK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副教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刘翔英报纸 齐泽垚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