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读《论语》一百一十七——君子不会被世俗的眼界和道德观念所束缚。
沈莉红
2024-09-13 10:52:30
 #创作挑战赛五期# 

第十四篇:论语·宪问篇 

【本篇引语】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注释(1)微:无,没有。

(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

(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

(4)自经:上吊自杀。

(5)渎:小沟渠。

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评析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与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君为主、臣为从”不同,君臣之间在等级上虽有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君与臣的关系是靠“礼和忠”来维持,家臣在家主死后如何尽忠,要看家主生前如何对待家臣。管仲“不能死”,或许是怕死,更有可能是公子纠生前并没有以国士之礼对待管仲。

子路和子贡都问“管仲不死”,孔子回答子路“不以兵车”,回答子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是因为子路好勇,子贡好信。劝诫子路不要勇而无谋,劝诫子贡不要固执于小节小信。

继前一章(第14•17章),孔子在本章进一步肯定了管仲。在前一章,孔子认为管仲使天下苍生获利;在本章,孔子则认为管仲还让后世百姓受益匪浅。前者是功在当代,后者是恩泽后世,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评价仁者的评价标准,也是仁者的最终目标。如果只是为了遵守个人间的承诺而轻生,那与常人无异,那样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是君子所不为的。“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就是世俗的道德标准。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君子施仁政于天下,遵循的标准是经世致用,而不会被世俗的眼界和道德观念所束缚。

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不论我们如何选择,不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都要让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如果能为人民、为社会做些什么,那么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