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追风筝的人》:直面过错才能成长
眼儿媚
2024-09-04 15:47:26

《追风筝的人》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一个关于人性与救赎的故事,也揭示了异国不为人知的一面。

年少的阿米尔因为懦弱,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使他心生妒忌一直备受父亲疼爱的仆人哈桑。

也正是因为妒忌,让阿米尔犯下了影响他一辈子的错。

时隔二十年,他终于扯下了这块遮羞布,与内心搏斗,展开了一场生死的救赎行动。

普鲁塔克说过:“命运是一条无尽的因果链条,万事万物皆因此而赖以生存,世界本身的发展也遵循着这一准则与因果关系。”

因为妒忌所产生的恶,也必然会食下恶的果。

人生就是不断地与自己较量的过程,所犯下的错,终究会双倍地偿还于你。

只有救赎,才是洗涤心灵的唯一途径。

图片

01

妒忌的根源是懦弱

阿米尔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阿富汗的首都布尔的一个富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阿米尔有一个仆人叫哈桑,他们一起长大、玩耍,哈桑为人正直、善良,对阿米尔忠心耿耿。

父亲很欣赏哈桑,每次阿米尔被欺负,都是哈桑替他出头。除了学习,哈桑什么都比阿米尔强。只因为,哈桑没有读过书。

相反,父亲觉得阿米尔很懦弱,就连阿米尔晕车,都让父亲一脸反感。

父亲认为: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之后只能是个懦夫。

所以,阿米尔得不到父亲的喜爱,他有点嫉妒哈桑,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向哈桑发脾气,还戏弄哈桑,甚至还在心里排斥他。

十二岁那年的风筝大赛,阿米尔终于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图片

阿米尔通过高超的技巧将别人的风筝线切断,哈桑就去帮阿米尔把掉落的风筝找回来。

在提着风筝回来的路上,哈桑在一条巷子里遇到了以阿塞夫为首的三个恶霸。

阿塞夫要哈桑把风筝交出来,哈桑不肯,最后遭到了三人拳打脚踢,可恶的阿塞夫还强暴了哈桑。

这一幕被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了,但是懦弱的阿米尔并没有站出来为兄弟出头。

他还自我安慰,哈桑只是一个哈扎拉人

在当时,阿富汗分为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哈扎拉人的祖先在蒙古移民过去,在当时受到种族歧视。

哈桑从巷子里走出来,阿米尔若无其事地走过去询问哈桑去了哪里,也无视哈桑在滴血的裤子。哈桑什么也没说,他把风筝交给了阿米尔,这份属于阿米尔的荣耀。

阿米尔通过风筝大赛赢得了父亲的赞扬,但也为他的一生蒙上一层灰霾。


图片

他因愧疚,约哈桑到他们一起读书的那个山坡上,疯狂地拿石榴砸向哈桑,以为这样哈桑就会还手,他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可哈桑并没有还手,他宁愿自伤,也不会伤害阿米尔一分一毫。

这份愧疚得不到抚平,阿米尔无法面对哈桑。他让父亲解雇哈桑和他的爸爸阿里,被反对。随后,他又诬陷哈桑偷窃。

可即便如此,父亲也没有赶走哈桑父子,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呆下去的理由了。

布尔加科夫说:“怯懦才是人类缺陷中最可怕的缺陷。”

一个怯懦的人,总是瞻前顾后,不敢踏出第一步。看着别人变大变强,自己只能干着急。慢慢地,就产生扭曲心理,见不得别人好。

看到别人跑得快,总想着去拉一下,或者绊一脚。看到别人摔倒,暗中窃喜。

殊不知,一次次的小手段就是一个人进阶成为罪不可赦的必然阶段。

图片

02

逃避,只会放大污点

1979年,阿富汗战争爆发,父亲托好友拉辛汗照看房子,他和阿米尔为了躲避战争,去了美国。

在美国,他们过上了新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阿米尔可以远离哈桑。

阿米尔在美国读大学,还成为了一名作家。

空闲的时候,他会去一个跳蚤市场卖二手货,还在那里认识了他的妻子索拉雅。

索拉雅是阿富汗一个将军的女儿,她在结婚的前一天勇敢地向阿米尔坦白自己过去的污点。

阿米尔没有怪她,他认为自己曾经背叛了哈桑,还把他赶出家门,并没有资格责怪索拉雅。

反而,背叛哈桑这件事已经像毒瘤一样在阿米尔的身体里日益见长。

现在索拉雅把自己不堪的过去讲了出来,她得到了解脱,可阿米尔的内心还在挣扎着,就连索拉雅不孕,他也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图片

直到有一天,阿米尔收到了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让阿米尔去巴基斯坦见他,说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原来,拉辛汗知道哈桑被侵犯的事,也知道阿米尔当时在现场,是哈桑告诉了他。

等阿米尔去到巴基斯坦见拉辛汗时,拉辛汗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他要阿米尔前往阿富汗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阿米尔去美国的这些年,哈桑和他的妻子一直在阿米尔阿富汗的家里替他们照看房子,他们为了不让塔利班占领这座房子,被塔利班杀害了。

没想到,阿米尔一心想逃离的这个人,在临死前都在维护他。

在阿米尔犹豫之际,拉辛汗还告诉阿米尔一个惊天秘密,他和哈桑原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阿米尔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以前对哈桑亲如子,还请大夫治好了他的兔唇。

拉辛汗把哈桑写给阿米尔的信转交给了他。

哈桑学会写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阿米尔写信,他想知道关于阿米尔的一切,也从没有责怪过阿米尔。

图片

而哈桑却是阿米尔永远的痛,他不愿意提起哈桑,拼命躲避关于哈桑的一切,可终将还是躲不过。

俗话说,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把任何一种生活方式视作逃避的手段,必然会失望。

因为真正支配一个人的,不是你的所见所闻,而是你的心。

所犯下的错,就像白纸上的污渍一样,无论你怎么擦拭,也擦不掉,甚至还会晕染成一颗又大又碍眼的”老鼠屎“。

图片

03

救赎,才能抚平心中的结

时别二十年,阿米尔重新踏入阿富汗,前往救赎之路。

这里经过战争的摧残,早已满目疮痍,满街都是乞讨的妇女、儿童,曾经繁华的商业街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很多孩子都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被收养到了孤儿院。但在孤儿院,这些孩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索拉博也不例外,他失去了双亲,被送到了孤儿院。

等阿米尔去孤儿院找索拉博时,却发现他已经被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带走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带走索拉博的戴墨镱男人,竟是当年强暴哈桑的恶霸阿塞夫。

图片

阿塞夫做了塔利班的头目,可谓坏事做尽。他对偷情的人扔石头,把他们活活砸死、强奸儿童、鞭打穿高跟鞋的妇女、屠杀哈扎拉人等等。而索拉博也已经被阿塞夫糟蹋。

阿塞夫一眼就认出了贴着假胡须的阿米尔,他要跟阿米尔算账,如果阿米尔赢了,就可以带走索拉博。

然而,阿米尔毫无招架之力,被戴上铁拳的阿塞夫打得体无完肤,就在这时,阿米尔却哈哈大笑。

这些被阿塞夫打在身上一拳拳的伤痛,就是这些年积在阿米尔心里的愧疚感,现在终于痊愈了。

最后,索拉博拿着弹弓射中阿塞夫的左眼,他们才得逃脱。

图片

阿米尔这次直面困境,战胜了心中的病魔。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说:

“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这次,阿米尔赢了,不仅赢回了索拉博,还赢回了自己的尊严。

当阿米尔把索拉博带回美国时,岳父责怪他不应该收养一个哈扎拉人,这样有辱家族荣誉。

而阿米尔毫不掩饰地反驳岳父,他说:“索拉博不是外人,是他的亲侄子。因为他的父亲当年睡了他朋友阿里的老婆。”

阿米尔再次选择了勇敢面对,直面自己的内心。

一个周末,阿米尔带索拉博去公园里放风筝,他把放风筝的要领教给索拉博,并把别人的风筝线切断了,他问索拉博,要我去帮你追到那只风筝吗?

索拉博微笑点头,他阴沉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图片

阿米尔在心里默念,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以前哈桑经常对阿米尔讲的话。

阿米尔终于驱散了第一次追风筝时笼罩在心灵的阴霾,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洗涤了自己的心灵。

以风筝为始的恶,终以风筝得救,这便是人性善恶的因果轮回。

正如书中所写:“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图片


写在最后:

作者在本书开头这样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人生来本就懦弱,逃避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但想尽办法逃避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被遗忘,心里的罪恶感还会与日俱增。

做错事并不丢人,丢人的是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经历大雨的蹉跎和岁月的洗礼,才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承担一切责任,人才会成长。

#创作挑战赛五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