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孩子“放羊式”教育吗?
最近,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位妈妈在网上吐槽,女儿学习不认真、不主动,自己的工作也没时间做。虽然妈妈平时对女儿很严格,但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
不少网友觉得这位妈妈说得太对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他们说,自己不能理解家长为何要这样严格管教孩子。
其实,这位妈妈的做法是有些极端的。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松弛感,长大后肯定会出问题。
最近看《圆桌派》的一期节目,窦文涛在讨论家庭关系时提到了一个词“松弛感”。他说:
“生活中有很多矛盾和冲突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和对别人要求太多了。当你要求别人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也会有很多矛盾和冲突。我们为什么要给别人那么多要求呢?”
在这个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松弛感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因为当父母过于严格地管教孩子时,就容易与孩子产生冲突和矛盾。
我们首先要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很重要。当父母理解了孩子的需求后,再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我们可以做好父母的关键。
我们作为家长,往往喜欢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时,就会产生许多冲突,比如哭闹、打滚等。
记得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个小女孩在车上哭闹不止,最后把奶奶也吵到了,大家都很生气。
奶奶说:“你是大孩子了,你可以自己去解决。”
小女孩不愿意下车,她哭得很大声,这时奶奶又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小女孩很生气地说:“我就是要下车!”
奶奶被小女孩的举动逗乐了,她说:“你是大孩子了,要有大孩子的样子。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我就要坐在这里!”
奶奶有些无奈地说:“那好吧。”
小女孩只好哭着下车了。其实这个时候,妈妈就应该做一个好榜样了。如果妈妈对孩子也是这种态度的话,那孩子只会越来越难管。
像上面这个小女孩这样的例子还挺多的,孩子总喜欢自己做决定、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如果总是干涉孩子的决定,就会让孩子失去自主能力。
我们要让孩子有自主能力的第一步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孩子的需求。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简·尼尔森博士说:“如果父母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来帮助自己和孩子走出困境,那么他们就能做出很大改变。”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与孩子交流、讨论他们的想法。当我们与孩子平等交流时,就可以知道他们心中真正想要什么了。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后,我们就可以更加包容孩子了。这样既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也能让他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们往往会陷入过度焦虑中。
举个例子。
有位妈妈说,她从小就不让孩子玩手机、平板电脑,她觉得玩手机和平板电脑是在浪费时间,也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我。
对此,我想说的是:你太焦虑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父母之所以会这么担心孩子的未来,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过度地约束自己和孩子。
一个父亲在网络上吐槽:我对我儿子真的太不满意了。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写作业,现在都快16岁了还是这样。每次检查他的作业时,我都觉得很生气。他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我又怕他被其他孩子欺负了。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父亲的焦虑很正常。毕竟,孩子长大后就会离开家去社会上闯荡了。但这位父亲为什么会这么担心自己的孩子呢?
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了。他希望自己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没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如果我们很焦虑的话,我们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当我们对孩子有这种消极的态度时,我们就会通过控制和约束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真正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建立在父母自我成长和成长为更好父母的基础上的。
当我们成为更好父母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平和、积极、稳定和充满希望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有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贡献时间来缓解焦虑情绪。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总之,当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时,他们就会过度焦虑和紧张;当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在美国有一个调查,说当父母经常跟孩子吵架时,孩子会出现情绪问题。在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父母经常打孩子、骂孩子,让孩子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如果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不和谐,就容易给孩子带来恐惧、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所以,我觉得父母跟孩子要和谐相处,不能总是“鸡飞狗跳”。
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相处呢?
我认为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你的思维模式发生改变时,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不可怕。
比如你可以换一种思维模式去思考:当我犯了错误时,别人是不是也会犯错呢?如果别人也犯了错误怎么办?这样思考后你就不会太在意自己的错误。
其次是父母要学会包容。当父母能够包容孩子犯错时,他们就会感到放松。当父母包容了孩子的错误后,他们就不会那么焦虑和担心了。
最后是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你学会管理自己情绪后,你就可以做到不纠结于一些事情了。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我要去洗漱一下了!”这比说:“宝宝,我们该睡觉了”要好得多,因为后者会让孩子感到烦躁不安。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学会放松自己的情绪。只有父母学会放松自己的情绪时,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包容孩子。
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拥有松弛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接力赛,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那就不能光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成绩。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那就要先学会跟孩子道歉。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好孩子,那就要先学会理解、尊重和接纳自己的孩子。
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支持和帮助孩子,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幸福感,而不是要求他们必须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讲到: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就像一个大熔炉,你要么会被熔成一团烂泥,要么会变得坚强。
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那就去学习如何应对困难;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那就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那就去学习如何帮助他人……
总之,父母要不断地成长、提升自己才能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