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走向旷野 | 这里藏着关于永恒的秘密,当我们与树同在
东方出版中心
2024-09-26 10:12:57

“生命是什么?”

“是漂浮,是浸润,是光线;是大海追逐太阳;是永恒。”

当伐木工人轻抚粗糙的树皮,感受着岁月在树木身上留下的痕迹,他们或许会思考,这棵树见证了怎样的风雨变迁;

天真的孩子们攀爬树干,枝叶间回荡着欢声笑语,坚实的树干承载着满满的童年记忆;

在古老的村落里,人们围绕着一棵参天古树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棵树成为了他们信仰与希望的象征;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行人在树下驻足,荫凉蔽雨,树木揭开了人与大地间水泥的隔阂,带来了从泥土中焕然生发的自然呼吸……

你有没有观察过,树怎样生活?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得主阿莱克西·热尼(Alexis Jenni)的全新力作《与树同在》,以细腻的文字探讨了人与树木之间深远而独特的关系。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走入比利牛斯山脉的茂密森林,探索树木——这静默生命背后的故事。本文为其节选。

《与树同在》

Parmi les arbres

[法]阿莱克西·热尼 著,黄荭 译

东方出版中心2024年9月

“走向旷野”丛书

你有没有想过,像树一样生活?在《与树同在》中,让我们重获一次返璞归真的机会,去探寻被城市遮蔽已久的与地球共生的原力。

寻找相似的意象

一棵树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还是让孩子画一棵看看吧。我之所以说孩子,是因为只有孩子愿意做这件事。一个成年人听了会推说自己不会画,或者怀疑你的意图,又或者自作聪明地画出极其浮夸或过于简单的画来。但无论如何,就算成年人肯画,结果也是一样:他画的树干会把全部空间占满,树根只有寥寥几笔就没了,然后是太小的树冠,只有简单轮廓没有具体结构,像埃弗罗发型(coiffure afro)[ 一种类似非洲黑人那种圆形蓬松的自然卷发的发型。]那样,只不过涂成了绿色。我们想象中的树是不完整、比例失调的,因为我们把它当作人来看待。我们对树干过分重视,因为树与我们一样是直立的,看起来好像也有胳膊有腿——这也是一种拟人视角,凡是与我们接近的,我们都想赋之以人的形象,希望能够对它说话,毕竟我们那么爱说。但是,我们已经知道,树干没什么大不了的。把整棵树简化为树干,就像把人简化为腿骨或脊椎,简化为生命体的一小部分,而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它去理解整个生命体。

树和我们一样是活的,只是活的方式不同,非常不同。与其给它画上眼睛与嘴巴,或是像漫画那样,把她的所思所想放在它头顶的对话气泡里;或是牵强附会找毫无意义的相似点,抑或是用毫无用处的装扮让它变得滑稽可笑,都不如尊重它,接受它原来的样子,了解它的本来面目:一个和我们迥异的他者。

若想要知道人是什么,麻利地把他画出来就好了,若要画出一棵树的机能图,最像的形象莫过于床单,一条夏日挂在花园晾衣绳上的白色大床单。一条透着阳光,迎着热风飒飒作响的床单;若是挂得低一些,它轻轻拂过绿草,会被露水打湿。此外,它随着白天生长壮大,并且永远也干不了:这就是树。

难道不像吗?从机能上讲其实很像。我们只需去除所有死去的、只用于支撑的部分,去掉树皮,还有整个树干和树枝的木质成分,只留下有活力的部分,然后把它展开。我们就有了一张透气且半透明的膜,随风飘扬且很敏感,非常喜湿:从机能上讲,树就是这样存活的。

若要尝试理解什么是以一棵树的方式活着,像树一样在大气和地球的水气中浸润、蔓生,我们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鱼。让思绪回到所有我们曾经徜徉在水中的时刻:当我们闭上双眼、平躺在涌动的水流中时,就能体会什么叫浸没式活着。但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浸没,不能超出其限度,因为人无法像树一样对整个世界都敞开怀抱,否则的话,我们会被水淹死。

但我们也不该言过其实,若把树说成是“敞开”的,未免太夸张了,因为一切活物都不会是敞开的,它会蔓延生长,最终消亡。倒不如说树是“沉浸式”的,漂浮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却又不融入其中,就像波涛上的冲浪者。作为自我封闭又有些神经紧绷的动物,我们尽量避免被浸没,但树却相反,它沉浸其中、舒展、漂浮,它身上还保留着一点海藻的特性,随着海浪摆动。而我们却把自己封闭在体内的五十升水里,它是古老海洋的一部分,承载着我们诞生地的记忆、记录着我们的过去,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们。因此,我们更像是戴着玻璃面罩、穿着橡胶衣的潜水员,用增压瓶携带我们所需的氧气。我们被密封在里面,因为动物生性多疑。

树尽情舒展,投身自然,浸润其间,天生对环境充满信任;它交错、缠绕、分叉,为了更好地和阳光与湿气融合在一起。它沐浴着空气和水汽,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与之接触。树是一个面,就像折纸,折叠后的面最终会占有一定的体积。它也是一个交换面,一个不断生长的面。它对周遭环境非常敏感,对发生在它身上的一切都会做出反应,一切在它身上都会留下痕迹。就这样完全地拥抱世界,这赋予它无限的生命,在我们这些囿于小小躯壳和短暂生命中的动物看来,这是一种永恒的生命。

“生命是什么?”

“是漂浮,是浸润,是光线;是大海追逐太阳;是永恒。”

用树来表达

第一次看到佩诺内[ 佩诺内(Giuseppe Penone,1947-):意大利艺术家,都灵艺术圈“贫穷艺术运动”的主要成员,他大多数创作都与树有关,他把树视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艺术语言。]的作品时,我产生了一丝犹豫。我不知道犹豫是否能算一种真正的情感,但它的确是一种困扰,让人无法心无旁骛、正常地思考: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令人惴惴不安,却开启了多元性的大门。在树枝间跳跃,犹豫会使人丧命;然而当披上伪装、舒适、诱人的陷阱摆在眼前时,很显然犹豫能救人一命。

佩诺内和他的作品

那是在杜乐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我和同伴一起散步,边聊天边心不在焉地看着小树林、雕像和灌木丛。和很多事物一样,佩诺内也是我通过照片认识的。茂密的小树林里一棵横卧在地上的树映入眼帘,柔和的青铜色光泽在浓荫中分外惹眼。经过的时候,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它的树皮被时间打磨得多光滑啊……”我想到了佩诺内,脑子里迅速浮现出他的很多作品,不,这棵树看起来如此真实,应该只是棵枯树。可为什么要把这棵倒下的树留在这个精心维护的法式花园里呢……我又想到佩诺纳,还有其他。

我走上前去,不敢相信这是人造的作品。虽然有点荒唐,但我怕自己看走了眼,有两种可能,一是我居然把一棵树当成一件艺术品,或者是说把一件艺术品当成一棵倒下的枯树,因为未知的原因还留在原地没被搬走,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如果那是佩诺内的作品,在事情一目了然、在可以看到作品前面的草坪上竖着的标牌之前,我会想对我的同伴随口说一句“看,一件佩诺内的作品”。如果那是一棵真正的树,我可能什么也不会说,因为告诉大家小树林里有一棵树,哪怕是一棵枯树,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兴趣。还没走到可能会放置的标牌前,我再也忍不住了,跨过了手掌高的防止草坪侵占到路上的路沿石,走到倒在地上的树干跟前,伸手摸了摸它。凉凉的,是用青铜做的。

第一次和他这种混合了天真和时髦的艺术品接触有点可笑,后来我又看过一些别的,佩诺内的其他作品,在博物馆、在展览上和格勒诺布尔的作品回顾展上。我了解了他的创作步骤,理解了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但他总会让我沉浸到一种奇怪的感觉中,一种在身体、精神和行动交汇处的最初感觉,我第一次和他作品相遇时涌上心头的感觉:犹豫的感觉。佩诺内和树谈话,谈论树,谈论我们,用树来谈论我们,我们永远不知道谁是谁。

从一开始,他的创作就以木为材料。不是木板,也不是木梁,而是活生生的木头,或者说是树,就像它曾经活着时的样子。他让人送来带树皮的原木和未加工的圆木,在他的工作室里,他用精密的工具,十分耐心地除去一层又一层年轮。从树干的截面看,这些年轮形成一个个圆圈;而从三维来看,每一个圆圈都是一圈管道,将树干完完全全地包裹住。他用精细的半圆凿和牙钻,仔细地除去一圈又一圈年轮,每除去一圈都露出前一年的年轮:一圈年轮悉数除去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树木一年前的样子。他耐心地继续创作。就这样,他做出了一些奇特的作品,并将它们展出:底座是一个大圆木,其大小表明了它的树龄,三十年、五十年抑或是一百年,圆木上支棱着一棵十分光滑的幼树,大概五年或十年的树龄;但它并不是插上去的:它是整段树干留下来的树心。佩诺内展现了在这棵百年树干的中央,依然是那个十年树龄的小树,被完美地保存了下来。面对这棵几乎被雕刻出来的真树,人们不禁问自己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我们内心的孩子在哪里?我们朦胧地感受到他的存在,这种存在十分强烈,令我们时常想起,却又一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无法确定他在我们体内的位置。透过这个作品,我们看到了答案。

佩诺内一边握住树木,一边说它无处不在,而且具有可塑性。树无处不在,这显而易见,但说它有可塑性,对于一个在梁木上磕到额头的人来说就很奇怪了:梁木发出响亮的声音,却纹丝不动,人的额头一侧倒是碰出了血肿。佩诺内一边用手一把握住一棵小树的树干,一边让人给他拍照,这树干比一把十字镐的柄粗,但还是够细,可以用半合的手握住。他用青铜翻铸出他的手,并将其嵌到树上他之前握过的地方,之后就是等待。几年过去,这只完好无损的青铜手变高了一些,树将其带到了树干上更高的位置,而紧握的青铜手指却将树牢牢束缚住。这个部位的树干弯曲、变形,像面包师傅结实的手中的面团。树在生长过程中与束缚融为一体,这种束缚也刻进了树的形状,留下了明显的记忆。

从长期来看,它们的硬度颠倒了过来:额头在梁木上磕出的血肿很快就被忘记,而对于那棵树来说,只要我们留给它足够的时间,它便会不断变化、反应、调整,变得具有可塑性

植物细胞是敏感的。外界的触碰会改变树体内里循环的生长激素的分布,继而改变树不同部分(如枝条、树干和根系)的生长速度。树用这种方式以避开、绕开或克服外界触碰的影响,从而继续生长。树木对环境的反应如此缓慢,以至于让我们觉得这种敏感性似乎并不存在,但树木的形态变化证实了它的敏感性,也见证着它动荡的生命旅程。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绕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物,留下我们绕过的痕迹。我们隐约能感觉到,看到它时会惊讶,想到它时会不安;我们把脸凑到镜子跟前,仔细端详,看着脸上的不对称、下垂和皱纹,我们不由扪心自问,多年来是什么紧握住我们,就像那只紧握住树的纹丝不动的铜手,让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佩诺内的作品令我着迷,他的作品全与树有关,但目的是为了谈论人类。他创造了一面木质的镜子,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真实的样子,看到我们深处赤裸的心灵。

图片来源:通义万相AI生图、unsplash、bing

《与树同在》

Parmi les arbres

[法]阿莱克西·热尼 著,黄荭 译

定价:59.80元

东方出版中心2024年9月

ISBN 9787547322536

“走向旷野”丛书

内容简介

《与树同在》融合文学与科学,以细腻的文字探讨了人与树木之间深远而独特的关系。我们将走入比利牛斯山脉的茂密森林,探索树木——这静默生命背后的故事。

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生态反思,阿莱克西试图让我们重新认识树木,了解它们与我们共享地球的历史与现实。他并不将树木视为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通过文学的力量,将它们从“背景”提升为“主角”。在他的笔下,树木不再是无声的看客,而是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朋友。

《与树同在》不仅是一部自然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深沉的生态礼赞。它呼吁我们放慢脚步,感受树木的呼吸,与自然重新建立联结。在当今快节奏、日益疏远自然的社会生活里,我们将在阅读中重获一次返璞归真的机会,去探寻被城市遮蔽已久的人类与地球共生的原力。

作者简介

作者阿莱克西·热尼,自然科学副教授,2011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小说《法国战争艺术》(Gallimard)

译者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著作:《经过》《闲来翻书》《一种文学生活》《杜拉斯的小音乐》等。译作:《萨冈之恋》《解读杜拉斯》《波伏娃回忆录:岁月的力量》等。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漂亮的书,描写得非常漂亮,他(阿莱克西·热尼)几乎能让树说话。

——菲利普·拉布罗,C8

一篇流畅、幽默的文章,将科学知识与个人轶事相结合。

——安德烈娜·德贝,《科学与未来/研究》SCIENCES & AVENIR / LA RECHERCHE

作者在书中对他所见过的树木进行了透视:树根、树干、光合作用、建筑——一切都用优雅的语言精心描述,将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法国排名第一的广播电台FRANCE INTER《地球的平方》节目

著名作家、自然科学专业毕业的阿莱克西·热尼选择了一种微妙的方法来谈论树木……他在书中描述了树木的本质区别:树木的结构、逻辑及其特殊的生存方式,只要我们花点心思去了解它们到底是什么,就会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弗朗索瓦·埃南温,《十字架》LA CROIX杂志

阿莱克西·热尼并没有将自己的人性投射到树上,而是通过文字和科学来接近树的真实。

——《生活》 LA VIE杂志

这本书是在灌木丛中的漫步,是一次植物之旅,也是写给那些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生命的一封巨大的情书。

——《简单之物》SIMPLE THINGS杂志

在简短的章节中,作者对中世纪森林中的山毛榉树和美国西部的千年松树的表现充满了惊叹,从平淡无奇的自然法则到充满诗意的生命共生哲学,作者从未停止过跳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焦点》VIF杂志

目录

问树

在空心树里

寻找相似的意象

汗洒撒哈拉

用树来表达

扎根

闲话植物的“肌肉”

归根

更多的光!

微观奇迹

无尽的呢喃

生、死、土壤

我们脚下的世界

黑格子

我们家园的毁灭

随遇而安

矮小的巨杉

神秘的“同盟”

城里的树

丁香的召唤

木石结构的房屋

山毛榉的方阵

迷失在森林里

遇见猴面包树

就像一张张面孔

防御作为生活方式

花的智慧

重生前最后的快乐

延续

被吞没的“洞穴”

“不快,更高,更强”

无处不在的树

柜子里的森林

普遍存在的白蚁穴难题

树的秘密是无欲无求

“走向旷野”系列丛书是东方出版中心的自然文学产品线,提倡人们关注自然、走向荒野。主要选取自然学家、生物科学家、环保主义者以及记者、心理学者、哲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士对自然投注以关注的目光后创作的内容。不仅有对物种演变的关注,也有对自然与人文历史的哲学探讨,是极具可读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优质人文社科读物。第一辑将出版《与树同在》《深海的低语:抹香鲸的隐秘世界》《林中挚友:黑猩猩观察手记》《到自然中去!人类与自然的情感关联》《像鸟儿一样居住》。

相关推荐:【序跋精粹】走向旷野,万物共荣 | 黄荭

走向旷野 | 在蓝色星球上,像鸟儿一样居住

走向旷野 | 深海的低语,走进抹香鲸的隐秘世界

END

官方微博

东方出版中心

官方豆瓣

东方出版中心

官方小红书

东方出版中心

抖音-东方出版中心

视频号-东方1978

快手-东方出版中心

公众号

东方出版中心

公众号-东方1978

公众号-时刻人文

当当自营

东方出版中心

东方出版中心京东

自营官方旗舰店

东方出版中心

天猫旗舰店

有赞-OPC东方出版中心旗舰店

拼多多-东方出版中心官方旗舰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