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五好虚名(小说)||薛宏新专栏(292)
河南文苑
2024-10-20 16:47:39

#薛宏新##薛宏新小小说选#

王五好虚名(小说)

文/薛宏新

图片

在小城的边缘,有一座被岁月磨砺得斑驳的老宅,那里住着一位退休干部,名叫王五。王五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年轻时,他曾在边境线上浴血奋战,是一名英勇无畏的士兵;后来,他又转行成为纪检干部,铁面无私,是百姓口中的“正义使者”。然而,退休后的王五,却患上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疾病”——好虚名。

王五总梦想着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报纸的头条,或是成为邻里间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岁月不饶人,他的英雄事迹已逐渐被人遗忘,纪检工作的辉煌也成了过往云烟。于是,王五开始寻找新的途径,让自己“重焕光彩”。

某日,王五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古镇文化的深度报道,文章笔触细腻,见解独到,让他眼前一亮。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悄然生根:何不借此文章,让自己也“文化”一把?于是,王五开始了他的“抄袭大业”。

他小心翼翼地修改着词句,企图让文章看起来更像是自己的风格。然而,当他满怀期待地将文章投稿至当地报社时,却被告知原作者已向报社举报他抄袭的“光辉业绩”,报社已把他拉入了黑名单——永不录用此人文章。一时间,王五成了小镇上的笑柄,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不再是他的英勇事迹,而是他的“抄袭丑闻”。

但王五并未就此收手,反而将这次失败视为一次“失误”。他坚信,只要技巧足够高超,总能蒙混过关。于是,他开始更加频繁地浏览各类文学网站,寻找那些“不起眼”的好文章,进行“二次创作”。

这一次,他选择了一篇关于乡村变迁的散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王五再次施展他的“抄袭大法”,将文章改头换面,然后投稿至一家知名文学杂志。起初,文章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王五的名字也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然而,好景不长,原作者的一位忠实读者发现了端倪,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揭露了王五的抄袭行为。

这一次,王五彻底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他的老宅前,常常有人驻足议论,昔日的“正义使者”如今成了“抄袭专家”。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和嘲笑,王五却表现得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他我行我素,继续着他的抄袭之路,仿佛外界的声音都与他无关。

不久之后,当地党报的副刊上,一篇题为《昔日戎装纪检人,今天文坛抄袭贼》的文章强烈谴责了王五的抄袭行为。文章言辞犀利,直指王五的道德沦丧和虚伪。然而,这并没有让王五有所收敛,他依然用王五的真名,继续着他的墨贼生涯。

王五的行为,让小城的人们震惊不已。他们无法理解,一个曾经英勇无畏、铁面无私的纪检干部,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人们开始疏远他,他的老宅前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和喧嚣。

王五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似乎已经无法自拔。他沉迷于那种通过抄袭获得的短暂虚荣和满足感中,无法自拔。他不再关心外界的看法和评价,只专注于寻找下一个可以抄袭的目标。

然而,生活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固执和堕落而停止前进。小城的人们逐渐忘记了王五这个名字,只有偶尔在谈论起曾经的“正义使者”时,才会有人提起他的抄袭丑闻。而王五呢,他依然在那个斑驳的老宅里,用他的方式,继续着他的“创作”之路。只是,他的名字和作品,再也没有引起过任何人的关注和认可。

薛宏新 男,中共党员。曾出版《小河的梦》《婆婆是爹》《可劲乐》等个人文集,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故事会》《故事世界》《民间文学》《今古传奇故事版》《传奇故事》《古今故事报》《当代文学》《河南日报》《新乡日报》《平原晚报》等数百家报刊网络平台,现供职于原阳县城管局,原阳县乐龄书香团成员,原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大城市里的小浪漫##2024年的最后100天#

#顶端秋日创作季##创作挑战赛六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