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刚刚!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发布!
大河美术报
2025-05-18 13:28:48
刚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上,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2025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4家博物馆上榜!


图片

 

01
湖北省博物馆
 
图片
 
02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图片
 
03
郑州博物馆
 
图片
04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图片

小编整理了

历届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全名单


2024年度
01

内蒙古博物院

 

图片

 

内蒙古博物院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点,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新高地。创新立体式展览体系,打造十大品牌社教活动,开辟馆内馆外双阵地,流动数字博物馆被誉为文博战线上的乌兰牧骑。该院积极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体现新时代文化担当,持续推动民族文物科技保护与活化利用,不断扩大北疆文化影响力,努力将博物院打造成为多民族共筑、共享的精神文化家园。

 

02

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图片

 

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座系统研究、展示吴地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坚持深层次、多维度的创新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开展宗教文物协同管理;搭建首个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坚持学术引领、理念创新,聚焦乡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共融;实施大文创战略,构建产业友好博物馆,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文化综合体。

 

03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图片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加强艺术学科与理工、人文等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荟萃各类优质人文艺术资源,突破“古”与“今”、“国内”与“国际”概念边界,打造高水平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和理念创新,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全社会美育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2023年度

01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图片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是集考古、文保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博机构。博物院利用现代艺术及科技手段,营造“最打卡场域空间”,活化遗址展示;将御窑大遗址与历史街区完美融合,不断践行“无边界博物馆”理念;创立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推动古陶瓷研究数据的全球共享,搭建陶瓷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


02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图片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国家文化公园内文旅高度融合的博物馆。理念创新上满足分众需求,完善展览与藏品体系,讲好运河故事;模式创新上,首创游戏型青少年教育展,推出面向少儿的“运河湿地寻趣”专题展;展示创新上推出数字化可沉浸式多维度体验,虚实结合全面反映运河的古往今来;被公众誉为中国大运河的新“百科全书”。

 

03

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

图片

 

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对标高质量发展,成博创新打造“成博展览季”“周末儿童博物馆”“这礼是成都”等系列文化品牌;创新共建模式,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吸引海内外力量参与建设;创新文物藏品活化利用,扩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已成为国内外观众喜爱的成都城市文化会客厅。

 

 

2022年度
01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
 
图片
 
浙江省博物馆通过重塑多样化的展览体系、大力发展云展览、借助社会力量联合办展等创新理念和组织方式,为展览策划、传播注入新活力;充分发挥地方龙头馆作用,与地县博物馆联合举办临展和巡展,推动办馆水平与服务范围不断提升、扩大;重视科研和技术保护,在数字化和文保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牵头组建“浙江省文澜阁博物馆商店联盟”,促进省内文化产品资源整合,实现联盟成员互利共赢
02
安徽博物院
 
图片
安徽博物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主动服务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百姓生活,以锐意进取的担当作为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聚焦文化共享与科技赋能,唱响时代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赋能智慧文旅,加快跨界融合,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高质量践行博物馆的当代使命。
03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图片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将遗址本身作为最大的一件藏品,充分利用遗址的自然生态,用最小的成本实现遗址保护、展示的最大效果。博物馆——遗址区”的展示参观路线,以博物馆文物展览激发观众对遗址的兴趣和认知,以遗址展示让观众亲临现场,加深对盘龙城文化的认同。馆、址一体的运营体系,开创了我国遗址类博物馆展示的新模式。



2021年


01

河南博物院


图片


河南博物院借助科技赋能、媒体传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打造特色文化IP,将互联网的变量变成博物馆发展的增量。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演绎黄河文化大合唱;《唐宫夜宴》《博物馆元宵奇妙夜》,让传统文化破墙“出圈”;考古盲盒系列文创火爆走红,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创新,让文化更有活力,让博物馆更具魅力。


0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图片


世界记忆,家国情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年来不断创新展览展示和服务方式,多维度阐释世界记忆的价值内涵;优化馆校共建机制,建设“研学教”一体化场馆;首创以国家公祭为代表的仪式化社会教育,以智库为依托的实证化史学研究,以融媒体为平台的国际化传播,奋力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及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境界。


03

首都博物馆


图片


首都博物馆认真落实国家领导人视察首博时“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的重要嘱托,打造“品鉴智慧北京、解读灿烂中华、世界文明互鉴”的系列“首博展览”。为青少年量身订制“首博社教”,“读城”品牌链接全国,服务文化润疆。国际友馆遍及五大洲,展览、科研、网上互动频繁,形成“首博传播”矩阵。


2020年


01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图片


遗址与城市共生,传统与未来互融”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创新亮点。金沙馆在策展理念、文旅融合、传播展示及智慧金沙体系构建等方面创新发展,构筑起多元立体的展示体系和文化输出网络,扩大了“金沙文化”的品牌效应,开拓了博物馆发展新途径,让遗址融入城市,让传统走向未来。


02

伪满皇宫博物院


图片


伪满皇宫博物院探索出文物建筑修缮保护的“6R工作法”,打造出智慧博物馆无界安保指挥体系,大力推动博物馆社教“IP”化,依托馆藏资源频频发力文创,接连在保护、研究、展览和社教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创新。


03

江西省博物馆

 

图片


江西省博物馆创新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机制,传承红色基因,突出红色主题;以全新的理念拓宽典藏路径,丰富特色展品;创新宣传方式和志愿服务,塑造博物馆新形象。 


2019年


01

天津博物馆


图片


天津博物馆以新方法强化红色基因传承,塑创新灵魂;更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畅通创新血脉;将前沿科技融入文物保护,丰满创新羽翼;借“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展现创新实力。藉由创新,百年老馆蜕茧化蝶。


02

中国丝绸博物馆


图片


中国丝绸博物馆长期以学术引领、打造研究型博物馆。横则以丝路之绸为旗,推动藏品、展览、科研国际化,建立国际联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纵则跨越遗产类型,全链式保护、传承、创新,搭建时尚平台,倡导美好生活方式。


03

北京汽车博物馆


图片


作为一座年轻的主题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制度上,作为全国博物馆界首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倡导标准治馆,创新引领行业;实践上,积极践行科教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多元文化创新;理念上,以车为媒,传播中国精神,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搭建世界汽车文化交流平台。


2018年


01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图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广覆盖和资源的联合、互助、共享而建立了一种新型公益共同体——区域博物馆联合发展共同体。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三个层级的博物馆联合发展群,建立了6馆区组成的直属总分馆体系和N家区县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组成的合作总分馆体系等,盘活了区域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带动了区域博物馆“活起来”,实现区域博物馆组团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低成本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


02

河北博物院


图片


河北博物院从六个方面体现其在博物馆行业领域的创新性:

一、创新策展理念,讲述“河博”多元化的故事

包括:创新基本陈列策展理念;创新临时展览策展理念;创新联合展览策展理念。

二、创新社教品牌,共享“河博”立体化的文宴

三、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河博”全方位的体验

四、创新文化产品,塑造“河博”形象化的记忆

五、创新宣传手段,传播“河博”多维度的美誉

六、创建学会架构,发挥“河博”龙头馆的作用


2017年


01

浙江自然博物馆


图片


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馆积极探索博物馆策展新理念新方法,拓展自然科普展示教育内容和方式;以“互联网+中华文明”为动力,发挥互联网+科普的作用,推进文物标本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馆藏6万多件植物标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公开发布,形成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创新要素相结合的遗产合理利用新形态。


02

四川博物院


图片


四川博物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自2009年新馆落成并免费开放以来,一直以“公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办馆宗旨,在相关业务领域不断开展创新性探索和实践。

1. 服务方式创新——“大篷车”流动博物馆

2.人才培养创新——建立科创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3.社会教育创新——首创博物馆教育研究所

4.文化创意开发创新——打造设计、开发、就业整体创意平台

5.服务内容创新——试点夜间延时开放,打造川博“华灯欢乐之夜”


2016年


01

广东省博物馆


图片


广东省博物馆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其创新性。

一、管理体制创新

1.于2014年底成立理事会;

2.成立全国文博界首家公募基金会——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

二、筹展方式创新

1.策展人制度逐步完善,以观众需求为导向的“点餐式”临时展览筹备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2.强化展览的教育功能,拓展博物馆的展示空间。

三、服务方式创新

1.拓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运行模式,打造“广东省文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2.打造“特色教育服务体系”。

四、技术手段创新

1.强化新技术、新方法的博物馆运用,重点推进国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馆”和“预防性保护”两个创新试点项目;

2.新媒体技术运用取得实效。


02

常州博物馆


图片


常州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模式对市县级博物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主要有5大方面体现其创新亮点:发展定位、自然科普、青少年教育、文化惠民、社会参与等。


2015年

 

01

福建博物院


图片


近几年来,福建博物院不断激发创新热情,开拓创新思维,呈现四大创新亮点:创新策划展览;创新服务品牌;创新学术研究;创新管理模式。这些创新在跨区域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博物馆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常态、提高博物馆自身发展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和表率。


02

建川博物馆


图片


建川博物馆匠心独具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博物馆”的概念,不仅超乎想象地在国内第一次将多达30余座博物馆汇集在一起,而且还进一步将各种业态的配套如酒店、客栈、茶馆、文物商店等各种商业等汇集在一起,让这些配套设施呈现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014年


01

故宫博物院


图片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知名的艺术与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在故宫世界文物遗产保护理念方面,更加重视事前预防。在持续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后,于2012年提出并经国务院2013年批准,实施“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博物院从2003年开始,历时七年完成了院藏文物清理,并通过发布《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向全社会公开故宫藏品。此项成果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提供了新的资源,为更好地完成博物馆与观众的沟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02

南京博物院


图片

 

2013年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竣工并向公众开放。其内涵丰厚文化艺术殿堂与文化休闲场所兼蓄并包的发展定位,“一院六馆”馆舍建筑空间与陈列展览相融合的格局,以科研水准确保陈列展览和公众服务质量的专业能力,向残障人群提供特殊服务的人文关怀等,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南京博物院的理念创新与积极探索。


03

宁波博物馆


图片


宁波博物馆以创新为助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博物馆。提出了“博物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理念,多渠道引导和逐步培养公众参与博物馆的意识和习惯;努力在展览中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可读性展览体系,探索博物馆展览与服务从“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通过志愿者实现公众“自我服务”,建立持续且有效的沟通渠道以提升服务质量。


2013年


01

山西博物院


图片

 

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目前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是了解山西悠久历史的窗口。近年来山西博物院在发展定位、新技术应用(文物知识图谱研究)、破圈层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转换博物馆发展的新思维,探索新时代下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02

苏州博物馆


图片


近年来,苏州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为大众讲述江南文化故事,展现世界文明历程,传递苏式雅韵魅力。苏州博物馆持续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以“博物馆+”的态度,拥抱远道而来的参观者们,为年轻人奉上一场场特别的文化盛宴。本馆与西馆,展现出“一传统一当代,一江南一国际”的独特风韵,让人们在开放式、互动式和探索式的体验中了解苏州,放眼世界。


2012年


01

上海博物馆

图片


多年来,上海博物馆始终重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力。上海博物馆重视三大功能的现代化,重视管理和发展思路的创新与转型:在理念上,由强调“以物为重”转变为兼顾“以人为本”;在管理上,努力将人事管理提升为人力资源管理,外事工作提升为文化交流,安全保卫提升为平安建设,礼品制作提升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注重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在陈列展览方面,在对基本陈列进行改造、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形成了“3+1”的展览模式,;在文化交流方面,加强与国际大馆的对话与合作,增强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在社会教育方面,通过理念与载体的创新,更好履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职能,更好体现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为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02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图片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在文物本体和文物环境的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原生态的原则,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以现代系统理论和新技术手段在业务和管理上创新、提高,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形成了“中山故居”这一文化物标,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多年来坚持的理念与实践使该馆具备了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该馆的理念与实践对当地文化建设乃至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来源:文博圈(刊载此文重在交流与分享,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编辑:王薇婕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