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为今用‖六尺巷里看人生境界
心言文史
2024-09-03 13:56:24
 #创作挑战赛五期#
作者/心言文史
【原创首发 】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执、吵闹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做或者是为了一时的脸面,或者是为了争较一个高下,如果双方都能冷静思考,睿智的去解决,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向古人学习!


在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都坚持自己的边界,互不相让。由于争执不下,张家人便修书一封,将此事告知了正在京城做官的张英,希望他能利用自己的权势来解决这个纠纷。

然而,张英在收到家书后,并未采取强硬手段,而是写下了一首短诗作为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以宽广的胸怀劝诫家人,要宽容待人,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张家人收到回信后,深感惭愧,于是主动将院墙退后三尺。邻居吴家见状,也被张家的宽容所感动,同样将自家的院墙退后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既解决了宅基纠纷,又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

六尺巷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谦让与和谐。在面对矛盾和纠纷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用宽容和理解来化解矛盾,而不是采取过激的行动。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六尺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被编入了教材、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中,还被用来教育后人要宽容待人、谦让处世。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六尺巷精神更加显得重要。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用理解和沟通来化解矛盾,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宽容的力量。面对宅基纠纷,张英及其家人没有选择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而是以一颗宽广的心,主动退让三尺,最终赢得了邻里的尊重与和谐。这种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追求更高境界的胸怀。它教会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必事事计较,有时退一步,反而能海阔天空。


六尺巷还体现了谦让之美。在传统文化中,谦让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原则。这种谦让精神,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让社会充满温暖与和谐。六尺巷更体现一种超脱与淡泊的人生境界。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被名利所累。

清朝张英画像

六尺巷的故事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为外物所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这种境界,是人生的至高追求,也是我们在面对人生种种挑战时,能够保持从容与淡定的力量源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顶端秋日创作季#   
#双星计划2周年# 
 #热NOW开学季# 
 #如果苹果真的下架了微信#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