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抱琴堂|李悦
2024-09-13 22:02:43
心理学家指出,年幼时,孩子容易受外在动机驱使;而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越来越容易受内在动机的影响,即因为喜欢、热爱而去做某事。
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对艰苦的学习等事情不主动是常态,想要孩子能自律就需要通过外在动机的引导下逐渐转向内在动机的驱动。
都说:一个家庭的教育比一所学校的教育更为重要。
教育路上,比起让孩子自觉,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图片

01
成长路上

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近来,“烟卡”这种游戏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
前段时间,就有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游戏”成绩一路下滑,原本全班22名的成绩,直接退步到了47名。
很多家长最开始都是抱着不管的态度,但却唯独忘记了孩子的自控力。
要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脑前额皮质(与决策、自我控制等高级功能相关)的发育尚未成熟。
这使得孩子在面对诱惑或挑战时,往往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不自律的特点。
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们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够主动。
要知道,比起一千次的空洞说教,不如一次看得见的管教。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自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且不可逆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需求。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忽视了这些需求,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可能已经基本定型,再想去改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图片

02

有远见的父母

都带点绝情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此前,网上有一个8岁孩子,每天早起晨读,并且坚持了400多天雷打不动。
在这份自律的背后,不只有孩子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据其母亲透露,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也是坚持不下来的,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才将这个习惯保持下来。
要知道,孩子的自律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如同细水长流般,在后天的精心培育中逐渐成形。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悉心引导与恰到好处的严格要求,如同阳光雨露之于幼苗,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自我管理与进步的渴望,让自律之花在时间的滋养下绚烂绽放。

图片

03

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要趁早

教育专家程跃博士指出,孩子在3岁前需全力正确引导,以培养正确习惯;随年龄增长,教育力度应逐渐减弱,至9岁后更多支持孩子自主发展,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所以,管孩子一定要趁早!
为人父母,远不止于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使命在于精心营造一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温馨环境,并扮演起智慧引导者的角色。
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助力他们逐步构建起自律的坚固基石。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与期望
在孩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行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会孩子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制定合理计划、自我激励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锻炼,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主和高效。
三、强化责任感与后果意识
适当分配给孩子一些家务任务,让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的影响。
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或未完成任务时,允许他们体验自然产生的后果,如忘记带作业导致被老师批评,以此增强责任感。
四、激发内在动力与兴趣
鼓励探索与尝试,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尝试新事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并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图片

04

写在最后:

自律并非铁笼中的猛兽,被棍棒驱赶而出;它更像是精心培育的花园中的花朵,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自然而然地绽放其芬芳。
正如园丁耐心浇水、除草、施肥,给予植物生长所需的一切,自律也是在父母或自我引导之下,通过日常的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内心的觉醒,一点一滴地滋养而成。
它不是外在压力下的被迫服从,而是内心深处对美好自我的追求与实现,是自我成长的必然结果。
切莫将孩子的卓越视为天赋使然,因为每一份孩子的优秀背后,都凝聚着父母无数日夜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的汗水。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付出与陪伴,铺就了孩子通往成功的坚实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