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不敢说的真相:保录合同全是坑!
**
在留学热潮的席卷下,进入世界名校深造成为众多学子和家长的梦想。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留学中介推出的 “保录合同” 仿佛是救命稻草,承诺 “百分百进入名校”“成绩不达标也能录取”,吸引着无数人趋之若鹜。然而,这些光鲜承诺的背后,却隐藏着留学中介不敢言说的真相 —— 保录合同里处处是坑,一旦踏入,很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留学中介保录合同的第一个大坑,在于虚假承诺与模糊条款的结合。不少中介在宣传时,用极具诱惑性的语言描绘出美好的留学前景,比如声称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招生官有密切合作,能够通过 “内部渠道” 确保学生被录取。但当学生和家长签订合同后,才发现合同中的表述极为模糊。“保录” 的定义不明确,究竟是保证拿到录取通知书,还是保证进入理想专业,抑或是保证进入指定排名的学校,合同中往往没有清晰界定。有些合同甚至规定,只要中介提交了申请材料,就算完成了 “保录” 义务,至于最终是否被录取,中介却不承担任何责任。
合同中的材料造假陷阱更是触目惊心。为了实现 “保录” 承诺,部分不良中介会诱导甚至强迫学生进行材料造假。他们会帮助学生伪造高中或大学成绩单,将原本平平无奇的成绩大幅提高;虚构获奖经历、科研成果和实习证明,让学生的简历看起来 “光彩夺目”。某学生在与中介签订保录合同后,按照中介的要求提交了虚假的科研论文,成功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入学不久后,论文造假的事情被校方发现,该学生不仅被取消了录取资格,还被列入了留学黑名单,未来再想申请其他学校也变得困难重重。而中介在合同中早已设置好免责条款,将所有责任推给学生,自己却全身而退。
退费条款也是保录合同中隐藏的巨大陷阱。中介通常会承诺 “未被录取全额退费”,但在实际操作中,退费条件极为苛刻。他们会要求学生提供各种难以获取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未被录取是中介的责任。即使学生能够提供相关证明,中介也会以各种理由拖延退费,扣除所谓的 “服务费”“手续费”,最终学生能拿到的退款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一些中介在收取高额费用后,直接失联,学生和家长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
保录合同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介不会向学生和家长透露申请过程中的真实风险,比如目标学校的招生政策变化、竞争激烈程度等。他们会夸大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让学生和家长产生错觉,以为只要签订了保录合同,就万事大吉。同时,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条款,让缺乏留学经验的学生和家长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签订了对自己极为不利的合同。
此外,保录合同还可能涉及到法律风险。材料造假不仅违反了学校的招生规定,也触犯了法律。一旦被发现,学生将面临严重的后果,而中介却不会为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即使没有涉及造假,保录合同中的一些霸王条款,也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留学中介的保录合同看似诱人,实则危机四伏。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中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留学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真正实现进入名校的梦想。在选择留学中介时,要仔细考察中介的资质、信誉和口碑,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的内容,一定要向中介询问清楚,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保录合同的陷阱,让留学之路走得更加平稳、顺利。